第三十九章 制盐(1 / 4)
朝堂上商量得正欢,李想这边也没有闲着。
昨晚写完“制盐”的建议后,他就开始思考如何改进制盐的工艺。
大唐的盐,一共有四个来源。
一是蜀地的井盐,西川那边的盐井众多,甚至到了后世都还有产出。
二是河套地区的池盐,就是灵州一带的各种高山盐池,晒出来的粗盐。
三是陇右道那边来的岩盐,可以直接从盐矿里挖出来。
最后一个,就是产自海边的海盐。
唐朝其实已经有了晒盐技术,只是并没有达到完善,得到的盐品质并不高,而且缺乏规模化,不成体系。
对于前三者,李想并不打算改变,因为它们的产量其实都不高,就算改进了工艺,产生的收益也不明显。
大海,才是无穷无尽的盐矿。
但想要改进晒盐的工艺,光坐在家里试验,肯定是不行的……最好到海边走一趟。
他很快将这个想法报告给了李世民,结果却没有得到同意。
正当李想郁闷不已的时候,李世民亲自登门解释了一番。
“先生,大臣们正在讨论你的奏折内容,你这时候离开长安,万一他们弄不明白怎么办?”
其实不只是大臣们弄不明白,就连李世民也有些看不懂,比如废除奴籍和鼓励商业。
前者是李想一贯的坚持,后者则是新提出来的建议。
这两样都在朝议上被驳回了,所以他只能来找李想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