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解放黑奴不需要宣言(1 / 3)
19世纪中叶的美洲黑人,基本上还处于反抗意识刚刚诞生的懵逼状态。
如果说印第安人的历史是一部被屠杀史的话,那么非洲人在美洲的历史,就是一部被驯化史。
……
非洲曾经辉煌过,来自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文明时常滋润着这里,直到14世纪,在欧洲殖民者还没有来到这里之前,这片大陆上还拥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帝国,法老和哈里发们轮流统治着这里。
在那个时候,黑人的日子虽然也不怎么好过,但努力挣点钱,买几个白人或者波斯人做奴隶也是常有的事。大家彼此伤害,谁也别说谁卑鄙。
直到黑暗的中世纪过去,欧洲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非洲人的地狱时刻终于来临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16-17世纪这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美洲至少接收了1万黑人奴隶;考虑到路途上恶劣的运输条件,按照7%的不良率来推算,从非洲出发的黑人奴隶数量至少在6万人左右;再加上同一时期被卖往阿拉伯等其它地方的黑奴数量,在整个殖民时期,古老的非洲至少被卖掉了1亿人口。
2年后的人们时常惊叹于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辉煌,却完全无视了在雪白的棉花和漆黑的煤炭的掩盖下,黑人和黄人层层叠叠的尸体。
若是再考虑到远东地区有至少3亿人还在炮火和y片的摧残下形销骨立,那么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所谓给人类带来希望的“文明世界”,实际上是以地球上8%的人口牺牲,为剩下不到2%的“高等人”创造了一个纸醉金迷的铁桶江山。
那2%的人有多高贵,那8%的人就有多可悲。
……
凡是敢于反抗的黑人,早在贩奴船开出好望角的时候就被打死了。
最后能安全登陆美洲的黑人,已经是百分百的“良品”,因为但凡身体素质和服从性有一点不满足,都得被扔进海里。
作为一种商品,有瑕疵肯定是不被接受的。无论是顾客还是奴隶贩子,都会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扔进垃圾桶。
漫长而恶劣的运输环境,加上零售拍卖的销售方式,实际上就是这种特殊产品的筛选机制。
在这样一种严苛的筛选条件下,长达3多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圈了,来到美洲的黑人选择了一种奇怪的进化方向——他们从内心里想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以更加符合商品和工具的特征。
一部分人成功了,获得了奴隶主的赏识,拥有了在棉花田里吃西瓜的权力,甚至还会被写进书里,成为表现奴隶主仁慈善良的典范;
另一部分人却被这个机制所淘汰,比如像塔法里这种人,即便没有这一场战争,将来也迟早会卷入另一场战争的。
鉴于大环境如此,最快更新请浏览器输入--到精华书阁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