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格里芬要塞(2 / 3)
而且即便是在火炮越来越犀利的19世纪中叶,棱堡的存在依然是防御战争的利器。
格里芬要塞历经两百年的改造,呈现出典型的沃邦式棱堡的特征。
向前突出的棱形堡垒向着四面八方散开,彼此之间又用倾斜的城墙连接起来,从空中俯瞰的话,就像是一朵长满了重重叠叠花瓣的食人花一样。
城墙的高度达到1米,架设有炮台的棱堡更高一些,大约在12到13米左右。
城墙的厚度平均约5米,因为历史原因不断修缮,有的地方厚一些有些地方薄一些,但即便是最薄弱的地方,也不是普通炮弹可以轻易击穿的。
要塞的外堡上分布有36门重炮,内堡上有24门重炮,各种能发射霰弹、链弹以及实心弹的轻型大炮更是不计其数。
要塞里面弹药充足,地下有一个巨大的储存室,据说还储存着荷兰人时期的黑面包!
要塞常驻军队有1多人,如果算上野外巡逻的侦骑和东奔西走的商人的话,要塞实际上可以动员的人手高达15余人。
而且这一座要塞并不是孤立无援的。
围绕着格里芬要塞散布着十多个印第安人部落,他们靠着捡拾英国军队遗漏的面包屑过日子。作为日不落帝国在美洲大陆上唯一的一支军队,格里芬要塞士兵是极其幸福的。
工资高,补给多,而且每服役三年就可以申请调换防区,官升一级。
虽然从印度横跨太平洋的舰队每年只能来一次,但是每一次都会送来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补给。金币带着咖喱味依然是金币,黑美人结实耐用还会讲英语,都是好东西。
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一座不可能陷落的要塞。
……
弗里蒙特作为美利坚联邦俄勒冈地区全权代表,坐拥上万兵马,依然拿这个格里芬堡无可奈何。
就在新年前的最后一周,双方不得不签订了《俄勒冈协议》。
以北纬49度为界,北边的区域全部送给了英国人,换取和英国人撤离格里芬堡,从此两国和平友好,代代相传。
不是美国人好心,而是一个格里芬堡耸立在哥伦比亚河畔,弗里蒙特打不过,又绕不开,没办法。
当此之际,总统波尔克已经对南边的墨西哥宣战了,如果弗里蒙特还拿不下加利福利亚,他在北边这些年的经营就统统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