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章 有反响(1 / 4)
商议妥当,许小凡又去了朱家溍先生家里,这次是求朱先生介绍个古建筑专家,他想请人家设计个建筑图样出来。
对于许小凡这次的要求,朱先生很爽快应了,他本身在故宫博物院上班,故宫常年都有维修工程,找这方面的人才对他来说不算个事儿。
朱家溍介绍的人叫任彧仲,听人家这名字就觉得满满文化气息,再想想自己破名字:许小凡。和人家一比,他自己都觉得丢人。
任彧仲本人却生的五大三粗,标准的北方燕赵慷慨之士。
许小凡把要求一说,任彧仲说道“先看地方再起图,建设要是我来做,图就不要钱了”。
许小凡说道“可以,我写个地址电话,你去找我爸,以后那边他负责,图好了,我看一眼就开干,我只有一个要求,商铺二楼要有水冲厕所,具体价格和我爸谈”。
联系好建房事宜,他就撂开手不管了,重心转到工作上来。
十一这天,许小凡奉张秀夫命令,到街上报亭看自家杂志销售情况。
陆雅静去了东城,许小凡骑车到西城。观察一上午,他有点泄气。
新刊物要得到读者认可,拿出钱来买一本不容易。现今国人工资普遍都低,平均在五十块钱左右,一块钱买本杂志,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奢侈的行为。
邮政报刊亭他待了一个小时没见卖一本。问报亭人为何没人买?报亭售货员咧咧嘴说“谁知道”。
换了一处地方,这个好点,售货员告诉他上午卖了两本。看看表,已经中午了,他打道回单位汇报情况。
张秀夫刚听陆雅静说东城情况不好,接着许小凡进来说情况也不理想。
张秀夫安慰两人沉住气,毕竟刚上架新刊物,需要时间让读者认可。
连着三天后,两人都没兴趣再出去调查了,坐在办公室唉声叹气,相互唠叨不停。
张秀夫也有点沉不住气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经过特殊时期后,人民群众对精神需求很旺盛,不管是文学还是电视剧,电影等,需求都很大。可为什么自家办的杂志就无人问津呢?
过了一个星期,市场反应还是不闲不淡,三人都有种强烈失望情绪。
许小凡枯坐办公室里发呆,陆雅静去京大收诗歌去了,张秀夫今天就没来,也不知道去了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