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丁原亡奉先投董(2 / 2)
“那你是欺我袁本初剑不够锋利吗?”听到董卓的话语,袁绍也拍案而起和董卓针锋相对。这场宴会也就此不欢而散。
竖日,袁府。
“要走了吗?”袁绍正在整理行李,猛然听到身后的问询声,扭过头只见袁术半倚着门看着自己,袁绍随意应了一声,又转过头继续整理。
看到这一幕,袁术不由得开口道:“怎么了,不是那曹阿瞒送你,所以你不开心了?好歹咱俩也是一起玩到大的。”当袁术说到这,袁绍身体本能的一僵,随后又重新投入到整理大业,袁术自讨没趣,“你知道我本来也不喜欢这些,我更想要做个游侠,我~”
“公路~”袁绍开口打断了袁术的自白,“我知道你想要和纪灵一起出去玩,但是我们是袁家子弟,身不由己,所以不要再这么说了。”
“大姐,可是~那些老古董欺人太甚了,我”
“好了,公路,你是袁家正统,别说这种话,会有别人说闲话的,少则半载,多则三年,我袁本初会再回来的,你到时候别落下我太多了好了。那董卓不是好相予的,接了我的摊子,自己注意些。”说道这里,袁绍已经收拾好行囊。走向门口,在出门前停顿了一下:“公路,我不怪你,但接下来可能家族就帮不了我们了。你自己珍重。”
“本初~~”这次任由袁术再怎么呼喊,袁绍只是往前走,并没有再回头,这样向前走着。
“本初,你长大后要做什么?”
“我要证明自己虽然是庶出,但能承担的起袁家的荣耀,我要做三公,我要追求一个公平。阿瞒你呢?”
“我的理想就是可以开疆拓土,封狼居胥。”
“哈哈,那之后我主内你主外,这盛世必定有你我一席之地。”当时高举的酒杯只剩一盏,顺着手臂看去是一头银发的少女,曹操站在城墙上就这么遥遥的望着袁绍离去的背影,直至金发隐入尘烟之中。
中平六年八月底,董卓说服太傅袁隗同意废立之事,袁家大小姐袁绍因反对董卓被迫逃亡至冀州渤海郡,原部曲由二小姐袁术代领,并入董卓军,至此董卓名义上统一洛阳所有军队,兵权在握。董卓再次提出废立之事,九月一日,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御座,解除玉玺印绶并转交给刘协,然后扶刘协正式登基。
时至九月,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入朝为官,同时缓和地方关系,但从边军出来的董卓,注定是无法融入一个既定的圈子,犹如沙中建塔,哪怕董卓已经放低姿态了,但对于官老爷们来说,乡下人始终是乡下人,没文化终究是没文化,当然这之中也有另类。
蔡邕是一名很传统的文人,传统到不怎么懂人情世故,有句话怎么说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呢,是人情世故。
制度永远无法完美,制度只有合适,因为规矩是人定的,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蔡邕不懂这些,或许不是不懂,只是他的信条可能不存在这些。你打别人小报告,结果上头不处理,就把消息泄露出去,你能怪上头吗?那怎么办,从心跑路呗。虽然跑路的样子很狼狈,但是人只要活着就还有以后,就跟麻将一样最后一局只是开始。
所以蔡邕在董卓威胁下,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响应了征召。可能因为蔡邕的性格符合董卓这种武人胃口,董卓对蔡邕倒是敬重有加,我们说过了,蔡邕是一名传统的文人,即便是老农也有自己的野望,读过书的蔡邕肯定也不例外,但之前的背刺,蔡邕不说心灰意冷也觉得自己和上头并不是一路人,一般这种情况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所以蔡邕之前就在吴地待了很长一段时间,靠着羊氏接济。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蔡邕只是个从心的艺术家,死是不可能似的,但内心还是感谢董卓的知遇之恩的,这不比原来的领导靠谱?除了名声不好,但对自己没话说,而且他还听劝,如果非要说什么另蔡邕不满意的,那就是董卓的坏毛病,认错良好,下次还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