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1)
人这辈子,好多时候,不是以特定身份去干特定的事,而是好多时候,迫使不得不去干遇到的事,就如我从1993年被病了回城治病的同学杨婷请去代课,然后一些事情的发生,也因杨婷的就此病逝,我就这样在那里一呆了九年,九年人生的总结,是只有在平凡人生中看到不同的人生真实,才是看透了真人生。只是也因我之平凡,我是没想过写下这段人生,但终归有一天,我的这一段人生经历,却被一个同学告诉我,需要记下来,是对于来自于特殊家庭的杨婷这个人物,我是最好的陪衬,或烘托。
同学向我这样提起的时候,已是疫情的第三年的22年暑假的一天。挂断电话,看着电脑屏幕,我就想起了在电视里看到的杨市长的样子,我们曾经的杨老师的样子,以及杨婷那甜甜的笑的样子,然后就又想起了杨婷在最后给我的那封信里告诉我的:“临走时,你还是来送我,抱着我说:‘不习惯,一定要回来啊!’你知道吗?我那一去就没打算回来了。”这句话是选择分配去我们实习过的那样的样样不方便的山里学校,就选择待业的我,给分到更偏僻的山里学校,也乐意去报到的杨婷,我赶去送行时说的话,当时杨婷只是笑着告别上了车,后来才在最后给我的那封信里才告诉我的她当时没说出来的话。想着这,我就又想起了杨婷躺在冰棺的样子,想起了杨婷的骨灰的抛洒。
泪又流落。
于是我想该再整理一番思维,才知道怎么落笔,或者说只为哪怕是廖廖数笔,也要写出杨婷的血肉。
第一想到的是,正如对于别人的人生,外人终究只是过客,我这些年就只把这一段人生经历作为往后人生中要保有初心的永远的铭记,事实也确实是,这么些年,无论人生对我如何洗涤或沉浮,都能因此让自己先沉稳,别人才不会动摇,而能在比如经济危机等等的激荡变化中,平静了心态的为人处事,就经济和人缘都平平度过来了。只是相对于写自己的经历,自己却是别人最好的陪衬和烘托,我知道这就已不是单纯的修正自我,而是要懂得更多,尤其还不是直面就可写来的,是隐性的心灵的东西。
虽然同学说了在这网络发展,信息人人可得的时代,我只要重回那一片土地去看看,去了解,就能知道好多,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就再补充给我,我也还是得先理清了思维,就又想到了杨婷在最后给我的那封信里说到的:“答应我,也为我留在那所学校,替我为那些可爱的孩子继续上课,好吗?就象理解文字和语言一样,能帮助表达,同时也妨碍表达,好吗?”
于是我也理清了头绪,就这:
——就象理解文字和语言一样,能帮助表达,同时也妨碍表达。
——那只可意会的东西。为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