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二十三章 底气很重要(1 / 2)
夹了一块鸡肉吃了,周至才继续说道:“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能够用其余的方式,证明一处遗迹当年的居民们,有传承行为的存在,是不是就说明了他们有着固定知识保留和传播的方式,虽然没有使用文字的证据,但只要有了这样的证据,那这处遗迹是不是就可以将之命名为文明了?”
“这样怕也不行吧?”梁光平到底是干科研的,逻辑十分严密:“要是这样的话,旧石器时期的各种遗迹也都可以算作文明了——大批量旧石器的制作,不可能只是部落里边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人做得,这说明当时的原始人类,就已经存在知识的保留和传播方式了嘛!”
“所以仅靠这样一个要素来判断是否文明也是不行的,还应该加上一些其他要素。”周至说道:“这样的知识传承体系,足以维系一个巨大城邦型社会的持续发展。”
“或者我用玛雅来举例,在极盛时期,玛雅包括四十多个城市,每一城市都有五千到五万人的人口。主要的城市有蒂卡尔、瓦哈克通、科潘、波拿帕克等,人口最多时达一千五百万,各城市里有贵族,有平民,有奴隶,有工坊,城墙,城堡,神庙,有职业分工,能够看得出来有发达的农耕技术和农产品产量,有高明的建筑技术,天文技术。”
“但是玛雅偏偏没有发展出冶金业,也没有发明出实用化的车轮,所以他们该不该算文明呢?”
“又比如印加帝国,他们强盛于十五世纪,能够建造出马丘比丘那么宏伟的山地城市,金属制造也算是发展出来了,可是依旧没有文字,还停留在结绳记事阶段,那么他们就不能算作文明吗?”
“又比如我国历史上诸多民族的聚居区,比如汉代的匈奴,一度强盛到让汉王朝都头疼,他们也没有文字,游牧民族更没有城市,所以他们也不算文明吗?”
经周至这么一说,所有人都觉得那所谓的金属,文字,城市的“文明三要素”说,有点放狗屁了。
见大家都明白了,周至才说道:“所以说西方那一套三要素之说,本身就是个奇葩结论,一点谱都没有。所以我们应该提出自己关于文明的定义,应该是具备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规模,稳定而复杂社会结构,足够支持这个结构体系的各种社会分工,以及能够支持这个结构体系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等生产交换活动,还有就是安全而有效的知识传承体系。”
“文明的本质是‘先进’的社会组织,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从剖析这个社会组织入手,而并非采用僵化的定义。”
“那你说这些,怎么又扯到夏朝去了呢?”
“等到我们重新将文明的意义给定义好了之后,西方人说我们没有夏朝那套说辞就用不上了。”周至说道:“只要结合历史记载和我们在相应地区发掘出来的大型人类聚居遗迹,在用新的定义去判断其是否属于文明,那么就有可能会得到一个结论——在传统史籍记载的夏朝地区活动范围内,具备高度文明结构和人口规模,同时与地域内其余人类聚居遗迹能够拉开显著距离的文明,是不是就是夏文明?”
“我觉得我国文史工作者所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为什么我们非要以‘夏’字的出现为发现标准,或者一定要以文字存在为发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