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1 / 2)
这天大春挺着个大肚子从田里往家走,路上的同村邻居们抱怨连连,无非都是些集体劳动太辛苦、吃饭不方便的说辞,但住在村南头的刘洋的媳妇说的话格外引起了大春的注意。
“我们家旁边富农的傻儿子迁到县里去了,据说比照着村里之前分的土地的大小,又在县里周边分了一些土地,只是没有那么肥,都是盐碱地,更是贫瘠的种不出东西来。就是这样的田分下来,富农和富农家的儿子还是很乐意,也不知道到底图个啥,真是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稀罕事儿!”
“就是!就是!真是不明白!按理说那些地也不好种庄稼,但是他们就想去县里,可能就是贪图县里的条件吧!”一旁的二丫左肩扛着锄头,皴裂的右手抚摸着耳朵,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大春快走几步,挺着大肚子挤过来凑热闹。
“呦,大春这都几个月了?还要下地作活儿,刚才我在地里看见你就替你累的慌,养着不好吗!?”刘洋媳妇看着大春的肚子一边说,一边用手轻拍着大春的后背。
“习惯了!习惯了!闲着没事,不如凑活大伙一起下地劳动。”大春急忙解释后接着话茬问:“刚听你们说村里富农家迁到县里的事儿,真的还是假的哦?这里头藏着啥事儿吧?为啥分了盐碱地也愿意去种地呢?是不是有啥政策呀?”
“这谁能知道哇!据说南方某个村有些人分了集体的田地来耕种,还说效果好的不得了,这件事传开后,县里就给那些成分不好的人分了一些田,让他们先去种!但是这田质量很差,能种的出啥庄稼呢?俺们也不懂这些门道,管他的呢!俺只管挣我的工分!吃我的粮票!呵呵呵。”刘洋媳妇说着,用一副不想费脑筋的表情看着大春。
“哎!大春呀,你怎么这么关心这个事儿呀?咦!你可以去问问俊山书记呀!俊山叔肯定知道这里头的头儿头儿道儿道儿,花花肠子。”刘洋媳妇刚说完,二丫给了她一个颜色,意识到不妥后便不再说话。
“嘿嘿嘿,我正准备明个儿一早回家去,去问问老爹……”大春看出了刘洋媳妇的窘迫,解围说道。
………
说到成分,当时的富农是被改造的对象,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和村民一起劳动,获得报酬,同劳同得。
当时,贫农得到解放,获得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升,人民普遍获得了粮食,至今在村子里的一些土墙上还有零零散散的标语,似乎在诉说着当时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