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晋筑虎牢城臣服郑国(2 / 2)
郑成公就是完全不顾郑国的现状,因为自己的贪婪,和对晋国的心存芥蒂,即使连年被征伐,也不愿为了郑国民众的生计向晋国低头求和。
公元前571年夏,郑成公去世,其子继位,即郑僖公。
以晋为首的诸侯联军正在戚地(今河南濮阳市,还在商议讨伐郑国,结果传来了郑成公去世的消息,使得诸侯联军对郑国的讨伐也因此停止。
郑国众大夫则希望借着新君继位,和晋国议和,毕竟连年的征伐,已经是国乏民怨。而当初劝谏郑成公的大夫子驷在听过郑成公的说辞后,亦然成为了亲楚份子,拒绝向晋求和,并高声说这是郑成公的遗言,郑成公尸骨尚在,怎么能违背其遗言呢。由于郑大夫子驷的反对,迫使郑国大夫放弃了求和晋国的想法。
按照周礼,诸侯联军虽然不能趁郑国丧事讨伐郑国,但不代表以后不能讨伐郑国。因此各诸侯趁着这次戚地会盟,商讨对郑国的具体战略。鲁国的孟献子向晋国提议到,可以加筑虎牢城(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并驻兵在虎牢城用来牵制郑国。
正是鲁大夫孟献子的提议,对虎牢城进行扩建加筑,让晋国如梦初醒。以前晋国讨伐郑国都要先渡过黄河,才能对郑国进行讨伐,而因为黄河天堑的存在,让郑国能提前准备,甚至求助于楚国,如今驻兵虎牢城,这无疑将晋国的战略的前沿阵地安放到了郑国的门口。
而对于郑国来说,虎牢城的存在无疑是最致命打击,虎牢城距郑国都城新郑仅百十里,虎牢城北依黄河,南靠群山,后有成周,前是平原。从虎牢城向东进攻郑国那是一马平川,如果诸侯在虎牢城驻军,那郑国引以为傲的黄河天堑,将不复存在,晋军一天之内可以随意往返新郑和虎牢城之间,更可怕的是虎牢城的加筑,使得晋军进可攻,退可守。
晋、郑两国对于虎牢城并不陌生,但在战略角度上,都没有过多的关注过虎牢城存在的重要。而鲁大夫孟献子的提议让晋、郑两国都如醍醐灌顶,也看出了鲁大夫孟献子的战略眼光。
在公元前571年的冬季,诸侯联军加筑扩建了虎牢城,迫使郑国向晋国求和。
如果晋军从黄河对岸出兵讨伐郑国,那郑国还能借助地理优势抵御,并向楚国求援。而晋军驻扎虎牢城,这无疑是将郑国的西大门掌握在了晋国手里。那和楚国的结盟将毫无意义,除非让楚军驻扎在新郑城中,如果让楚军驻守郑国,这不就成了亡国的举动吗?最终郑国还是向晋国求和。
这就是战略布局的高妙之处,合理的利用地理位置,不费兵卒便让郑国臣服。随着春秋时期的战争的频发,对于后来的战术和战略都有很高的提升,而且郑国前两次打败诸侯联军,都用的是夜晚突袭,可见弱小的郑国早早的就学会了战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