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麻隧之战(1 / 2)
自公元前615年的河曲之战后,秦、晋两国间就没有再发生过大的战役。
晋国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是全身心的在和楚国争夺诸侯霸主的地位。
河曲之战前的秦国称霸西戎,这使得秦国的信心十足,才发动了河曲之战。虽然双方只有一个回合的交锋,但秦国也探究出了彼此的差距,因此退出战场回国。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秦国依然多次的试探和攻伐晋国。
公元前594年,趁晋国对赤狄进行歼灭时,秦桓公便讨伐晋国,结果失败而归。
公元前582年,秦国联合白狄对晋国进行了攻伐。
在这期间,秦国对于晋国还有多次的侵扰,并且秦国还和楚国结盟,这无疑增加了晋国的压力。
晋国对于秦国的侵扰早已烦不胜烦,但也无济于事,毕竟晋国当时最大的威胁是和自己争取霸主的楚国,而晋国又和楚国的实力不相上下,因此长久以来一直处于焦灼状态。直到晋国的一个错误决定的出现,使得晋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出现了下降,晋国为此不得不和楚国以和,并发起一场大战来凝聚诸侯,维护晋国在诸侯中的地位。
公元前583年,晋国为了得到齐国这个盟友,竟然派大夫韩穿出使鲁国,让鲁国把在鞌地之战中夺回的被齐国霸占的汶阳之地交还给齐国。汶阳之地本属于鲁国,但被齐国长久霸占,在鞌地之战中齐国兵败,将汶阳之地归还给了鲁国,现如今晋国仰仗自己的实力,以强硬的态度要求鲁国割让汶阳之地,晋国的这一操作让那些亲近的诸侯有了背叛之心。晋国在做出这一操作后,也感知到诸侯的变动,为了挽回损失,晋国在公元前582年紧急的召开了蒲地会盟。
晋国虽然召开了蒲地会盟,但也知道是于事无补的,再加上郑国的背叛,让晋国感受到了压力。而就在这时宋大夫华元的出现,让晋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宋大夫华元在宋国执政已经多年,在各诸侯国中也有些许威望,但这一切都将是过往云烟,宋大夫华元的愿望是在这纷扰的年代能够名留青史,为此宋大夫华元决定了撮合晋、楚两国的和谈。
公元前58年,宋大夫华元为了能撮合晋、楚两国的和谈,是来回奔波,在为各诸侯各诸侯争取和平的同时,也想着自己的功绩能够光耀后世。直到公元前579年,在宋大夫华元的撮合下,楚、晋在宋国都城外和谈,彼此化干戈为玉帛,史称“华元弭兵”。
晋、楚和谈,除了宋大夫华元的功劳外,还因为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的去世,而新上位的晋厉公,也一心为了和各诸侯建立和平盟约,在晋、楚和谈的同时,晋厉公也向秦国抛出了橄榄枝。但晋、秦的和谈就有点差强人意,为了和谈晋厉公前往令狐城(今山西临猗县附近,而秦桓公却不过河,派秦大夫史颗与晋厉公签订盟约,晋厉公也派出大夫郤犨(chou过河与秦桓公签约。秦、晋的和谈就是在两国君主互不见面的情况下签订盟约的,这样的盟约,其可信度自然会受到质疑。秦桓公回到国都后,便背叛了刚刚签订的盟约。而这也是晋国所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