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围宋之战(2 / 2)
楚庄王让晋大夫解扬登上攻城楼车,让其劝降城内的宋人。晋大夫解扬登上楼车后对着城内的宋人高呼道;宋国的各位忠臣义士,请各位再奋力坚守,晋景公已派大军前来救援。
晋大夫解扬的高呼,对于宋国人来说无疑是最振奋人心的了,但对于楚庄王来说犹如奇耻大辱。楚庄王派人将晋大夫解扬押解到自己面前来,说道;你已经答应了我,为何要背弃诺言,你既然背弃诺言,就不要怪我不守信用,你准备受死吧。说完便下令处死晋大夫解扬,解扬奋力反驳道;我听说君主下令要符合道义,臣子接受君命就要守信用,这才是君臣之道。但楚庄王你是通过威逼利诱来命令我的,这不符合君主之道,所以我依然遵守晋景公的命令,并且完成了君主的命令,即使现在被楚庄王处死,也是成就了我忠臣的名誉,也让楚国各位大夫们看看忠臣的下场。
晋大夫解扬的一番说辞,让本来愤怒不已的楚庄王瞬间不知所措。处死他吧,真就成就了他的名誉,更可气的是他最后一句话。楚庄王思索片刻后,便释放晋大夫解扬回国。
公元前594年夏五月,楚庄王已经围困宋国长达九个月。此时的楚军已经疲惫不堪,而宋国也在苦苦支撑,楚庄王心生退兵之意。楚大夫申舟的儿子申犀跪拜在楚庄王前,说道;我父亲明知会命丧于宋国,也依然不违背君主之命,如今君主却要违背对臣子的诺言吗?此时的楚庄王也无言以对,楚大夫申叔劝谏楚庄王,让楚庄王下令,在已经占领的宋国土地上建筑城池,并迁徙农夫来耕种土地,以此向宋国君民表示我楚国之决心,到时候宋国必定会向楚国求和。
楚庄王听取大夫申叔之言,下令准备建筑城池。宋国人得知后恐惧不已,再加上晋国的援军迟迟不到,对于宋国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而接下来的场景就是,宋大夫华元和楚令尹子反的见面,这个场景有着多种版本,如宋大夫华元侦探楚军动向时,和同样侦查敌情的楚令尹子反相遇,两人都坦诚相待,互诉各自的困难,最终和谈。而《左传》的版本是,宋大夫华元独自一人,夜入楚军营中,并找到楚令尹子反的营帐中,叫醒正在熟睡的楚令尹子反。清醒后的子反看着眼前的宋大夫华元,瞬间懵了,不知道自己是在梦里还是清醒的。敌国大夫能轻易的来到自己的营帐中,这对于楚国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啊。而宋大夫华元根本没有顾忌楚令尹子反的心思,诉说宋国的困境“易子而食,析骨而炊”,但即使这样悲惨的困境,宋国人依然会顽抗到底,即使亡国也在所不惜。除非楚国先退兵三十里,宋国便愿意和楚国和谈。楚令尹子反看着宋大夫华元坚定的眼神,便私下先和宋大夫华元订盟。
楚令尹子反之所以和宋大夫华元私下订盟,并不是被宋大夫华元的真诚打动,更不是怜悯宋国现在的困境。主要是对自己当下的安危所考虑,宋大夫华元是怎么进到自己的营帐的,幸亏宋大夫华元只是来和自己商议和谈,要是刺杀自己早就身首异处了。
楚令尹子反将自己和宋大夫华元的私下订盟告诉了楚庄王。这使得本就想退兵的楚庄王再次动摇,毕竟楚军在外已经九个月之久,楚军将士也都有厌怠之心,如此以往将会对自己在楚的地位不稳。但如果直接退兵,那这次讨伐宋国的行动将没有任何成果和意义,自己也不好对国内民众交待。如果和谈后退兵,那至少可以向各诸侯和楚国内表示宋国已经臣服,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楚庄王想得到的。
楚庄王在听完令尹子反的汇报后,便同意了宋大夫华元的提议,决定退兵三十里和宋国和谈。
宋大夫华元,夜闯楚营,独自会见楚令尹子反,仅这一行动便让楚令尹子反折服,更别说宋大夫华元那一段不卑不亢的真诚陈述,即表达了宋国人顽抗到底的决心,又透露出和谈的意愿。而让楚军后退三十里,更能让宋国人看到是楚军先退让。
在楚庄王退兵三十里后,楚、宋议和,宋大夫华元入楚为人质,才结束了这持续了九个月之久的围宋之战。
通过围宋之战,也就明白,当初宋国人为什么要用四百匹战马和一百辆战车,换回在大棘之战中被俘的宋大夫华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