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四)赵、韩、魏灭智伯(2 / 2)
汹涌的河水很快便灌入晋阳城内,因为晋阳城地势的原因,城内的积水深达数米,城中的将士百姓是巢居而处,悬釜而炊。
水攻晋阳城后,智伯带兵都驻扎在了高处,虽然不能立即攻破晋阳城,但智伯明白只要时间够,晋阳城内的赵氏如果不突围而处,即使不被淹死,也会慢慢的饿死。但无论赵襄子突围或者不突围,晋阳城都将成为智氏的领地。
公元前453年,智伯水攻晋阳城已经三年,晋阳城内已经是兵乏粮匮,赵襄子便心生投降之意,并和各家臣商议此事。而其中一位却反对投降,并请命去联合韩氏和魏氏来对抗智伯,此人便是张孟谈。
张孟谈偷偷的跑到韩康子和魏桓子的营地,会见魏桓子和韩康子,并说出了赵、韩、魏联合的提议。而张孟谈之所以有信心说服韩康子和魏桓子,是因为对智伯的了解和韩、魏两个士族对智伯的忌惮。在会见魏桓子和韩康子之后,张孟谈直接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了韩康子和魏桓子。
在讨伐赵氏之初,韩康子和魏桓子本就是被迫而为,更何况智伯总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态,指使韩康子和魏桓子,这让两人早已心生怨恨。而在智伯刚开始水攻晋阳城时,智伯便对以河水攻城的效果大加赞赏,那时候韩康子和魏桓子就对智伯有了戒备之心,因为韩、魏两个士族的主城都是依水而建。对于智伯的野心,两人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在张孟谈提出联合之后,两人很快便答应了一起对抗智伯。
张孟谈在联合了韩、魏两个士族后,回到了晋阳城,让赵襄子开始准备突围。
韩康子和魏桓子答应了赵氏的联合后,虽然明面上还在听从智伯的调遣,但貌合神离的心理已经表现了出来。智伯的家臣智过看出了韩康子和魏桓子的意向,便劝谏智伯防备韩、魏两人的反水。智伯对于智过的劝谏是不屑一顾,因为他知道对赵氏的围困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这场胜利近在眼前,韩、魏两个士族不可能放弃眼前的利益,而来反抗自己。
智过看智伯根本没有防备的意思,便又提议让智伯用赏赐土地,来拉拢韩康子的宠臣段规和魏桓子的宠臣赵暇,有了这两人的投靠,可以更加巩固和魏氏、韩氏的联合。智伯对于这个提议更加的反对,自己本就为了土地而攻打赵氏,为了联合韩、魏已经让出了大量的土地,如今又要给两位家臣。
智伯没有听从智过的劝谏,但韩、魏、赵三家却得到了智过劝谏智伯的消息,他们知道三家联合的消息迟早会泄露,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谋划,并立即做出了反攻。
赵襄子率领赵氏开始的突围,智伯带兵对赵襄子展开堵截。这个时候,韩康子和魏桓子则兵分两路,对智伯的军队发起了进攻。一心进攻赵襄子的智伯根本没有注意到韩、魏两人的反水,致使智伯的军队受到了前后夹击,溃败而逃,智伯最终兵败而死。
智伯兵败而死后,赵、韩、魏三家立刻对智氏一族发起了进攻,很快便吞并了智氏一族在晋国的领地。
智伯的身死,不仅让智氏一族在晋国的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更让支持他的晋出公难逃逃亡的命运。
晋国公室本就已经没落,晋出公为了恢复公室的势力,支持智伯对赵氏进行讨伐,如今智伯兵败,赵襄子自然会对晋出公发难,晋出公明白自己的命运,便逃亡到了楚国。
晋出公逃亡后,赵、韩、魏三家便扶持晋昭公的孙子为晋国君主,即晋哀公。
赵、韩、魏三家歼灭智伯,正式架空了晋国君主的地位和权利,这时的晋国公室仅存下曲沃和翼城两座城池,剩下的都被赵、韩、魏三家占领,这也为三家灭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