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北洋将走马袭旧制,清逊帝复辟梦昙花(1 / 2)
袁氏一生以壮剧开演,以悲剧收尾。从此中国政坛,确实缺少了一位镇得住群雄的枭雄。
在洪宪称帝这一段时间,密切关注洪宪皇帝一举一动的,还有一个深居内廷的宣统皇帝。且说这内廷的溥仪,每天到养心殿读报,关注时局变化,忧心重重。陈宝琛师傅给他上的《二十四史》,使得溥仪对历朝历代末代帝王的命运烂熟于心,从商纣王到明崇祯,人说这国无二主,这有了洪宪皇帝,我这宣统皇帝将何以自保?于是先是派内务府大臣上表劝进,探探口风,再由内务府发劝进公文:
“现由全国国民代表决定君主立宪国体,并推戴大总统为中华帝国大皇帝,为除旧更新之计,作长治久安之谋,凡我皇室极表赞成。”
袁世凯见之大喜,以为有了民意,又有了道统,称帝之事备矣!于是投桃报李,亲笔给逊清内务府回函如下:
“先朝政权,未能保全,仅留尊号,至今耿耿。所有优待条件各节,无论何时断乎不许变更,容当列入宪法。袁世凯志,乙卯孟冬”。
溥仪见此回函,魂魄归位,心中有底了,令人将这回函仔细收好,这可是护身符啊!
谁成想,这洪宪皇帝其亡也忽焉!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北洋系中的龙虎狗,由原先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的三足鼎立,到如今演化成直系与皖系的二士争功。直系首领为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皖系首领为段祺瑞、段芝贵、徐树铮。幕府出身的王士珍则选择时隐时现,神龙见首不见尾。
其他幕府众人也有分化,嵩山四友之一的张謇早已厌倦政治,归海州搞实业救国,颇有局面。正如其师翁同龢所赠:遥闻诗酒皆推胜,便入林泉真自豪。而另一位嵩山四友之一的徐世昌,则身在京津两地,天子脚下,半隐半显,处于进可仕,退可隐的名士状态。
洪宪既殁,再造共和。按照《民国约法》,顺位接替大总统之位的是原副总统黎元洪,北洋直系的冯国璋晋身为副总统。参议两院明确了国家行政内阁制,内阁总理兼陆军总长是前国务卿、北洋皖系段祺瑞,实际上就是黎元洪联手直系与皖系分别控制总统府和行政院。
在权力运行的磨合期,即发生了府院之争。府院之争缘起于中国是否参加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一战。大总统黎元洪不主张参战,内阁总理段祺瑞则认为这是个中国走向世界的契机。眼看总统有被总理架空之虞,黎元洪请来北洋元老徐世昌进京调停,未果。府院之争进一步激化,黎元洪下令强行解除段祺瑞总理职务,段祺瑞负气回到天津,于是段的旧部联名宣布九省独立,脱离中央政府。黎元洪无奈之下,病笃乱投医又请来长江巡阅使张勋率五千辫子军进北京调停国事,张勋在借机陈兵京城后,进紫禁城内廷叩请溥仪复辟,恢复大清。
1917年7月1日,溥仪平生第二次登基,再次君临天下,时年十二岁,复位当天,溥仪一天连下九道诏书,宣布收回国家政权,采用君主立宪政体,皇族亲贵不得干政,满汉融合,赦免政治犯,取消苛捐杂税等。
一时间,皇城内长袍马褂又开始大行其道,裁缝铺、估衣铺,甚至当铺,生意大好。剪了辫子的遗老遗少又重新戴上了假辫子,仿佛时光倒流。然好景不长,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大事不糊涂,趁乱带着总统印信避走东交民巷的日本使馆,发电敦请身在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代行其国家元首之职,同时复任段祺瑞为内阁总理,呼吁维护共和国体。冯国璋于是通电全国组建讨逆军,段祺瑞亦摒弃前嫌,于天津马厂誓师,出兵讨伐张勋。
忽一日中午,古物陈列所的同仁们正在谈论时势,突然听到从南边天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声音越来越近,好像正向紫禁城飞来,不一会,一架飞机飞过来了,过了外朝三大殿,在内廷乾清门那边投下了几枚炸弹,接着内廷那边一片爆炸声和惊叫声。原来是北洋军在南苑的空军教练出于义愤,携弹来炸清廷。溥仪和张勋这一惊也是非同小可,如今北洋陆军已是四面围城,现又来空军直捣黄龙,岂不是取皇上和上将军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故张勋的辫子军支撑不到两周,仅仅12天,张勋见败局已定,只身避走东交民巷荷兰使馆。不得已宣统皇帝又宣布《退位诏书》,复辟梦昙花一现。
在北京,张勋复辟闹剧平定后,黎元洪因识人不慎引来张勋之乱,颜面无存,坚辞大总统之职,遂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在冯代理大总统期间中国宣布对德国、奥匈帝国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到任期届满。冯国璋最初亦有连任总统之意,但皖系段祺瑞与其势均力敌、不相伯仲。进则可能两败俱伤,退则相安无事,于是冯国璋选择功成身退,对外公开发表告退通电,提出要“公举一德望兼备,足以复统一而造平和者”来作继任大总统,暗示内阁总理段祺瑞与其一同退出大总统的竞争,共同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