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最好的年代(1 / 3)
刚到校的前两天主要是办理相关的手续,什么落户口这类的事情。
几个人相伴而行,办理这些事情这过程倒也顺利。
这两天还有新生在陆陆续续的赶来,他们也召开了第一次班会,楚江河第一次见到了全班的同学。
77与78级经济系只设一个专业政治经济学,很多专业都还在陆续的建设和恢复中,他们这个专业有两个班,总共7多人。
听着同学们的自我介绍,楚江河暗暗心惊,京大果然卧虎藏龙。
他们班有几个还是后世如雷贯耳的大老,放在前世你连见一面都困难的那种,只能通过电视看看他们的身影。
就是在学校里,偶尔也能跟其他的大老打个照面,渐渐的弄的楚江河心里也麻木了。
总不能让楚江河舔着脸上去搭话:大老,我看你骨骼惊奇,将来必定有所成就,从今天起就让我跟你混吧。
先不说他们能不能接受,单说这行为也太掉价了,楚江河觉得自己做不出来。
与其他学科相比,经济系的学生年龄偏大,在职的比例也更高,还有很多是带薪来上学的,工资照拿,学照上,真是让人羡慕。
二十八岁的孙向东在班级里仅排第六,楚江河的年龄毫无疑问在班级里属于倒数的,他也因为这点而受人关注。
竞选班干部的时候,楚江河自然靠边站了。
很多学生从资历上来说就不浅,有的人在原单位本身就是个不算小的领导干部,比老师都会管人。
楚江河这点资历拿出来只能让人笑掉大牙,所以班干部也没他的份儿,他也乐得清闲。
成分复杂年龄跨度大,是77与78级这两届学生最显着的特征,他们与最后的工农兵学员一起构成了京大的学生基础。
两个群体,一个是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当时普遍被认为是来自基层的精英,自我感觉优越自豪。
另外一个则通过举荐上的大学,则有些尴尬与困惑,突然转变的形式,让他们在学校中的地位有些无所适从。
不过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
十年时间的荒废,国家紧缺建设人才,与此对应的是,每一个人都爆发出对学习的热情。
每一个人都像一块干巴巴的海绵,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疯狂吸收着。
此时还没有系统的教材,多是一些老师油印的一些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