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越王的决定(2 / 3)
那边英布因为九、江国的具体情况不敢得罪项羽的,明知道此事有着诸多不利,却不得已只能听命行事。可尹旭呢?越王素来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屡智多谋,自然不愿意承人别以的手中的刀,不用被别人这等恶意的利用。
当初在关中,颇有当时的形势,必须尽快离开关中是非之地,所以不得不答应项羽。可是答应了不代表就会照做尤其是项羽特意来信函通知之后,尹旭更不愿意被他利用。
现在义帝和自己都在九、江国,此事现在必须尽快处理,但到底如何行事尹旭却有些为难了。想起临走时陈平的嘱托,总感觉对熊心有些愧疚,根本不愿意伤害他。何况杀了义帝这个罪名太过严重,尹旭并不像背负这等罪名。
不等尹旭说话,苏岸便说道:“大王,义帝的存在虽然不大合适,大王将来得了天下更是如此。可是现在,您动手并不合适,项羽再三叮嘱您动手,显然是不安好心。
所以,我看此事还是算了吧如今俊哥和苏角已经回来了,不若我们在此等待,然后一起返回越国,不是更好吗?高易他们在那边许久了,大王您不去见见吗?”尹旭心道:连苏岸都看出来的事情,自己还会去做吗?只是就这样直接回了越国,项羽会如何看待?又会如何行动?尹旭已经接到消息,项羽派来桓楚镇守吴中,而且江东也有许项多驻军,会不会起冲突呢?这是尹旭目前最不想看到的情况。
虽说齐国的田荣动兵是迟早的事情,可是究竟会什么时候动兵是无法确定的。按理说田荣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了彭城的安全,在没有保证都城的安全之前,项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这个在历史上是有的依据的,当初刘邦刚从巴蜀起兵进入关中时,项羽并未十分上心,而是一心扑在齐国和田荣的战争上。
刘邦正是看到了这个可乘之机,纠集了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人,向西楚国开战,并且以很快的速度占据了鼻城。这便是项羽两线作战的代价,大军全在齐国,后方的彭城没了屏障,着实不大安稳。
但事实上,此时并未按住项羽,只身丢下在齐国的大军,立即掉头带着三万精锐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援彭城。刘邦是怎么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本想着趁着彭城空虚的大好时机,依据一举击溃项羽的西楚国大军。到时候将面临和齐国田荣恩惠自己的夹击,失败或许是必然的。
可事实上呢?项羽带着三万骑兵杀回来的时候,刘邦才发现大事不妙。五十六万大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颇有些乌合之众的意思,根本挡不住项羽那三万誓死效命的精锐,战局陷入了一边倒的局面。
刘邦的五十六万联盟大军根本不是相项羽的西楚国精锐的对手1
这其中有着许多的原因,比如诸侯联合指挥不灵,战力太差,彼此之间各怀鬼胎,指挥失误等诸多问题。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有利因素,那边是项羽用的是骑兵,刘邦是传统的步兵。
这一战开启了一个骑兵纵横战场的新时代,即便是没有马镫也没有像样的马鞍,也没有特别适合马上砍劈用的砍刀,可是他依旧取得惊人的战绩。正是因为尹旭身为一个穿越者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也知道骑兵在后世冷兵器作战中的重要xing。为何两宋时期,中原王朝在北方少数民族面前一直处于劣势,一个好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宋朝没有养马地。
当时适合养马的北方草原,以及西北的河套,河西,陇右一带先后被辽,西夏和金国战局。宋朝所在的是广大的农耕区,境内较多的便是出产自川滇一带的骜马,无论是个头和体力等各方面因素都不适合作战。
没有了骑兵,这个在冷兵器时代的最强悍的武器,在少数民族面前就显得不堪一击。单纯的步兵不仅〖运〗动速度和作战能力有限,在对抗骑兵的过程中只能处于被动的劣势。一个骑兵策马狂奔而过,弯刀回过,步卒倒地而亡的画面不难想象。
当然了虽然也有一些一步卒大胜骑兵的战例,却终究只是少数,缺的成就也十分有限。总而言之,在冷兵器带,骑兵绝对是最有利的杀伤武器。可以说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就有了足矣傲然天下的资本,尤其是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
秦汉时期刚刚从春秋战国过渡而来,一切都显得很单薄,没有太多的基础。自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沿袭多年的古老战争模式才得以改变。
最初的年代里,两军交战多是约好时间和地点,双方列阵之后开始冲锋拼杀。
自从明服骑射之后,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骑兵开始发挥他独特的巨大优势。
在此之前的那种战争模式,可以说真的是比谁的国力强大,兵力更多,战车更多便更为强大。当时的攻防也主要集中在国都和一些大城市,作战的时间也比较短,兵围数月已经是极其漫长的。
到后来发生变化的时候,作战的防御逐渐增多,比如边疆一带,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促进了长城的出现吧!作战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具备远距离作战的国家,便可以深入作战,最引以为傲便是兵临城下而对方尚未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