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徐建寅(3 / 3)
……………………
姚梵这天被叫去丁宝桢的尚志书院,领了些丁宝桢要求他翻译的书,又被丁宝桢介绍认识了一批书院里的会办和书译。之后丁宝桢叫薛福辰带姚梵去机器局见徐建寅。
姚梵在山东机器局会办薛福辰的带领和介绍下,在机器局经办司见了徐建寅,只见他穿着土白布单褂和单裤,单褂的袖口和下沿镶着青绸宽边,身材虽然不高又略发福,眉眼间却透着机智,身上仿佛带着种一点就透的慧根。
双方一番客套后,喝着茶进入正题。
“姚东家,眼下徐总办正为机器局的营建发愁呢。”机器局会办薛福辰把话题打开了。
“正是,姚东家可见过洋人的枪炮厂子如何规划吗?”徐建寅问道。
姚梵觉得这既像是二人在考自己,又像是在请教自己问题。
但这二人确实都没出过洋,连现在欧洲的工厂如何建设都不懂。
姚梵看着徐建寅,这个人是清朝最早一批开眼看世界,实际办科学的人,姚梵非常希望能够帮助他,也许有朝一日,这个人能够有机会,在姚梵提供的大舞台上帮助这个国家。
姚梵决定震一震二人,折服他们。
“如今洋人的大厂都配备了动力车间,蒸汽机装在动力车间里,通过大厂房顶上安装的传动齿轮,把动力输出到厂房内每个工作区的顶部,再用皮带将动力引导下来,驱动皮带机床。
除了欧美的家庭式小厂,大工厂已经不再采用单个的小型蒸汽机驱动单个的机床了,这样既不节能,又使厂房内部拥挤,缺少规划。”姚梵道。
徐建寅道:“可是我听洋教士说,很多欧美家庭小厂都是枪炮的零件提供商啊。”
姚梵知道,就连大名鼎鼎的约翰-勃朗宁,都是靠着手工车床起家的,在1878年创立了勃朗宁公司之后,才买了一台直立式5马力烧煤烧柴两用式蒸汽机来带动车床。可是勃朗宁真正的发家,却是来到比利时fn公司之后,依靠fn公司的大规模生产车间,这才得以名扬世界。
“话是没错,可徐兄规划的是一个大厂,将来要给大清国几十上百万军队提供枪械的,没有大规模生产,如何保证质量?”姚梵道。
“那依姚兄之见,这厂子要如何设计?”徐建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