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逆境(2 / 9)
一个月后,关经理终于领着一群人风尘仆仆的上了岛。三个班组十六人,关经理也是言出必行,让父亲心下立马踏实了许多。这一月间岛上陆续来了不少工人,宿舍紧张,因此来到南部生活区的当晚,十六人和他们的行李一起挤在两个八人间宿舍里,直到三天后,后勤部把宿舍腾挪出来,三个班组才正式住进了各自的宿舍。
由于工期日紧,新到的工人们的日程同样也被安排得十分紧张。他们前一天到宿舍已是傍晚,第二天一早便起来参加规程培训。工程部把原来两周的学习培训压缩到了七天,以便工人们能尽早上岗。这一周里,三个班组白天去现场观摩实操,晚上学习规程制度,学习完毕后当场考核测验直到通过为止,回到宿舍几乎都是深夜,个个叫苦不迭。
三个班组中的两个是散工临时拼凑起来,由于互相之间还尚生疏,并且都是有些年纪的老师傅,所以平日里话也不多。相反另一个班组则是原来就在外接包工的班子,六人清一色淮水口音,经常大大咧咧的互相开玩笑。父亲初见这个班组时,以为其中一位看着年长的老师傅一定是班组长,谁知上前搭话时,竟是一个看起来和姐姐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前来应答。于是他才知道,这个叫党忠国的小伙子正是这个班组的领头人。
党忠国二十岁上下,皮肤黑黄身材滚圆,常年耷拉着眼皮,脸上永远都是一副无可无不可的表情。他初中时父母离婚,肄业后便跟着父亲在外做工。他父亲是外人眼中典型的工痞,性命只在酒、赌、嫖三字上,有钱便嫖,嫖光便借钱来赌,赌光便做工还债。他有时甚至外月余,把年幼的党忠国一人留在宿舍,只给他留些方便面榨菜和零钱。
党忠国从那时起便几乎一人在工地生活。他刚开始还只是给人家洗衣服鞋子赚点饭钱,年纪渐长后便做起了搬砖扛灰的力工,再后来才慢慢的接触到了技术工种,做过的工种也越来越多,直到包工。当然这期间他与三教九流各色人群接触,加之彼时监管体系尚未成熟,他便在坑蒙拐骗尔虞我诈中一次次吃亏上当,也在每每带着新伤疤的又一次爬起和出发中一步步的成熟起来。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境遇,这种鱼龙混杂环境的浸染让他变得寡言少语,城府极深,有时甚至让人觉得阴鸷不快。他平时在班组里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不管其他人如何玩闹说笑,他总是陌生人一样在一旁面无表情,只有遇到需要拿主意的事才出面。而班组里其他人不管老少,都喊他作“党哥”,甚至就连那位年纪最大的老师傅遇到事情,也要恭敬的向党哥请示。
这个班组里最活络的反而是这位人称“二哥”的老师傅。他每次见到父亲都满面笑容地打招呼递烟,平日里也不拘小节,喜欢开玩笑打趣,没几天就和其他几个班组的人都混了个熟。
三个班组里基本都是有经验的熟手,加之父亲初做工长,更是十二分用心地带人,丝毫不敢松懈,所以没用几天,这三个班组便都能熟练完成各自的工作。
时间一晃,又是一年端午。这天工地照旧放假半天,不过今年不比往年,在工程进度的压力下,几乎所有班组下午仍然满工,好一点的也不过是提前一些下班。然而即便这样,集团文化部在宣传上的功夫却有增无减。
照例是几位常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领导突然空降现场,他们工装笔挺精神抖擞,满面春风地走在前一晚就铺好地坪泼水除尘的大道上,脚下的红毯和皮鞋一样一尘不染。他们戴着阳光下闪着贝壳般光彩的白色安全帽,在这个中华传统节日里赶赴一线,同仍然奋战在前方的工人、技术员和各部门人员亲切合影,并且手捧鲜花和礼品,代表集团向他们送上最诚挚的问候。
当然现场氛围在文化部的操办下自然是喜气洋洋。提前布置好的讲台周围摆满了盆栽和鲜花,给工人们发放的礼品也和这些布置一起,提前一晚就码在了台前。
当文化部的人前呼后拥着迎几位领导进来时,在现场等待被慰问的工人们却有些手足无措。他们虽然早已在太阳下就位多时,此时却尴尬的站在高级轿车扬起的灰尘里呆若木鸡。
带头的这位领导显然是个中老手,轻车熟路找到码位,走位入境也游刃有余,演讲更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整套流程下来,他从容不迫毫无半点破绽,其对气氛的感知,对现场的把控,甚至等待掌声的停顿,都拿捏的分毫不差,可见其功力已臻化境,绝非朝夕可就,引得在场的内行们不由得心中暗暗叫绝!
同样,文化部摄影师们的技艺也是炉火纯青。他们不等领导下车就抢先到达最佳机位,在导演的一声调度下将早已蠢蠢欲动的长枪短炮一齐招呼上去,运镜如飞深拉宽取,让镜头里领导的伟岸形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唯一美中不足的,依然还是缺乏现场经验的群演们。当领导讲话完毕,他们仍然呆立在原地,在文化部导演连珠般的催促下才快步走到台边,一个个蹒跚着小心地跨步上台,再颤抖着贴着舞台边缘一字站开,与领导隔台相望——显然他们不知道镜头感为何物。终于在台下导演的几番指挥下,几人才战战兢兢犹犹豫豫走到领导身旁,在几个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从领导手中接过了慰问品,脸上也准时露出了排练已久毫无做作的喜悦之情,让这场拍摄圆满杀青。当然散场后,作为道具的礼品鲜花之类,还是要原物归还,被重新放进了后勤部的仓库。
现场又如来时一般干干净净,连一句小声的谩骂也不曾留下。
文化部还提前录制了工人们包粽子的场景。只见窗明几净的食堂里,几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和身穿雪白工作服的厨师们围桌而坐,一边聊天一边包着粽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党忠国班组里的二哥因为性格开朗,笑容可掬,被导演特意挑中参加了这场拍摄,他的表现的确也给本片增色不少。他充满本色气息的出演和优秀的镜头感深得导演喜爱,因此导演临走时还特意表示以后拍这类题材,二哥就是御用男一号。
同样为了彰显集团以人为本的理念,文化部把父亲一家当做了典型,十分重视。导演带着摄制组前一天早晚两次来到宿舍,拍摄了姐弟俩的生活,而聪明童真的弟弟和被姐姐打理得整洁清爽的宿舍更是让导演欣喜不已,既省去了繁琐的现场布置,又有优秀的演技担当。节日当天,集团高层更是直接下令,特批父亲不要去上班,当天的工作就是在家配合拍摄,以至于姐姐也要特地给弟弟请假一天。当然作为回报,弟弟顺理成章的留下了领导带来的丰厚慰问品和特地给他准备的小书包。甚至领导在镜头下还无不感慨的握着父亲的手承诺,来年要订制一批新宿舍,以解决更多的家庭居住需求,为一线工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父亲当然知道这话不可当真,但因为得到许多实惠,心下的确不乏欢喜。然而当他第二天早上到现场时,他却是真的欢喜不起来了。
本应打卡到位的“党哥”班组一个人影都没有,其他三个班组也未全勤,而来的人也是无精打采。父亲赶忙找小四,却发现小四也不在,无奈找了原来的熟人问了情况才知道,没来的人都是因为拉肚子请了病假。而同一宿舍的其他人也被他们进进出出的响动扰得几乎一夜未睡,所以才精神不佳。
父亲心中一惊,他见缺勤人数多,不由得想到了是不是食物中毒,转念间年前三兄弟的事又从心头一闪而过,背后早已冷汗一片。他不敢怠慢,火速回身,快步向宿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