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婉婷(1 / 6)
德意志帝国的崩溃终究还是在国内,海军士兵的起义让危机蔓延到全国,迫使德皇威廉二世退位,新的德国政府试图同协约国谈判结束战争。
各国此时都忙于处理内政和堆积如山的军费债务,正在建造的战列舰和已经签署的军需物资订单全部都要停止,稳住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和黄金储备,只有中华帝国依然在加强备战,同英法美等国都签订了军事物资回购协议,从欧洲战场回收军需物资用于维持帝国远征军在欧洲的二次备战。
此时的帝国也甘愿被英法美等国当枪使唤,积极挑衅苏俄,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利用苏德《布列斯特合约》,以保障波兰和乌克兰自由的名义派兵进驻两国。
中苏双方到了这时就真的不再考虑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苏俄红军集中一切力量消灭国内的白军,而帝国中央陆军也加紧在新西伯利亚地区修建防御工事和囤积物资,同时支援俄国内部的白军拖延时间。
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帝国一再调整战略计划,最终将这场中苏战争的开启时间确定在1919年的中期,在6月份左右开战是最为合适的,在此之前,帝国派遣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等波兰裔帝国参谋军官组建成中国顾问团,为波兰提供陆军训练和改进计划。
因为帝国缺乏向欧洲大规模派兵和维持补给的能力,完全依赖英法是不现实的。而波兰军也不是很可靠的军事盟友,帝国在欧洲的军事部署就只能是采取精锐主力部队协助波兰作战的策略,一战结束后,帝国就将驻东欧的帝国远征军削减到60万的规模,在中东和巴尔干的驻军则保持在15万,驻东非远征军仅有两个新编团。
为了保证苏俄在1919年上半年之前无法进攻新西伯利亚和东欧,帝国继续采取支持白军的态势。仅派驻部分新编团占领和俄国有争议的领土地区,同时派遣大量新编团进入中亚,驱逐苏俄和白军在这里的势力。
1919年的1月18日。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唐绍仪亲自带团抵达巴黎,参加即将在凡尔赛宫举行的巴黎和会,对于德国。帝国所需要的战争索赔并不多,主要向帝国支付战争赔款的国家是奥地利、匈牙利两国。
帝国此行的任务很简单,那就是尽可能的争取战争赔款,以减轻帝国在同时进攻苏俄时的军费压力,同时要死保在中东占领区的保护权,最后才是帝国在亚洲从德国争取到的殖民地,而日本代表团是希望在英国的支持下获得德国在亚洲的所有殖民地。
英国显然是个出尔反尔的国家,直到今天还在做梦要求中国同意英国继续租借香港,而不是如此前约定的那样在战争结束后就归还香港,甚至派外交大臣到葡萄牙协商。“建议”葡萄牙也不得归还澳门。
对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占领问题,英国竭力反对,虽然很早就同意了这一事情,而英国的花招是反对拆解奥斯曼帝国,并且试图和奥斯曼帝国签署保护协议。将整个奥斯曼帝国置身于英国的保护之下。
法国想要拆解德国,争取欧洲陆地霸权,英国反对拆解德国,想要维持英德平衡,中法自然又成了坚定的盟友,相互支持对方的目标。虽然中国原则上也不希望德国被削弱的太厉害。
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战胜国是英法,其次是中美意三国,最后是其他协约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英国将日本也列位为重要的战胜国之一,同中美意三国平起平坐,完全流露出便宜日意,也不能让中国得逞的态势,同时又积极支持中国对苏俄开战。
所以,英国是一个很流氓的老牌帝国,而这场和会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谈半年之久,甚至更久。
当欧美的国家领袖都集中在巴黎争吵不休的时候,宋彪静静的留在国内,继续用心的布置作战计划和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新武器的推进上。
1919年3月,过完一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节后,宋彪乘坐专列前往山西视察,此行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是要视察175国民工业计划中的山西钢铁总厂。
可以说是大规模的得益于一战的推动,175国民工业计划进展的非常顺利,简直是比预期还要更为顺利很多倍的程度,此时帝国已经建立了五个大规模的钢铁工业区,分别位于东北、直隶、山西、湖北、山东。
直隶的铁矿石储备总量不仅要大于东北,矿石的含量率也更高,特别是邯郸地区的铁矿石水准很不错,从德国转移来的技术使得中国钢铁工业具备提炼贫铁矿的能力,但是,中富铁矿石资源显然更有利于降低炼钢的成本。
贫铁矿不是不好,关键就在于成本太高。
直隶目前建立了两家大型的钢铁总厂,分别是滦州钢铁总厂和邯郸钢铁总厂,但这两个钢铁总厂和山西钢铁总厂一样,实际上都属于远东钢铁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