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军区制的雏形(2 / 3)
如果让布雷比斯塔和巴尔克的部族进入马克曼尼地区居住的话,万尼乌斯就可以借用他们的力量防守和开发马克曼尼地区——而且随着双方的交流和合作的增多,万尼乌斯也将能够从这两个部族抽调士兵加入自己的军队。
但是,如果任由这两个部族在阿累夷人的土地上定居,而将阿累夷人迁移到马克曼尼地区的话,阿累夷人早晚是自己的部属,所以对自己的实力增强恐怕不会有多大帮助。
于是,万尼乌斯派出使节,骑马顺着路回去找加马,交代自己这边的情况,也让加马派人集合阿累夷诸部族的首领,一边继续守住路口,一边准备谈判事宜。
至于万尼乌斯这边,尽管眼下已经和布雷比斯塔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万尼乌斯却一点也不想松懈,反而让战士们继续挖掘壕沟,修筑土垒——既然巴斯塔奈人和达西亚人费劲在这边开辟了一片土地,当然不能浪费,稍加改造之后,无论是作为阿累夷人的聚居地还是作为自己的屯兵所,都会很有用。
另外,自己和巴斯塔奈人所建立的那两个离得很近的营垒,万尼乌斯并不想交给阿累夷人——尽管没有地图,但是按照阿累夷人的说法,那两个营垒非常接近阿累夷地区的中心位置,对于万尼乌斯来说,毫无疑问是很好的驻兵地。
这个时候,万尼乌斯就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兵力的分配问题——眼下,自己的盟友已经遍布日耳曼的西、南、东部。
其中从最西边的特里尔地区开到最东边的巴斯塔奈地区,即便有铺石路的帮助,也要走上六七天——如果自己的军队在特里尔,而巴斯塔奈遭到了进攻,并且派出信使进行求援,那么一来一回将近半个月就过去了。
如果是罗马人那种壁垒森严的营垒和市镇,那么到也无所谓——凭借坚固的围墙和完备的防护设施,要守住半个月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但是日耳曼人的传统是只建房子不盖围墙,村子是完全无防护的,只靠村子外围大片的荒地作为天然屏障——而这,面对蓄意进攻的敌人时,完全没用。
也就是说,如果罗马人从一个地方打了过来,而自己的军队恰巧在另一个方向,那么等自己的援军赶到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但是,万尼乌斯也很清楚,以日耳曼地区多山、多林的实际情况来看,就算自己把罗马人的高速公路修出来,也不大可能把军队的移动速度提高多少。
所以说,将整个日耳曼地区所有和自己有联盟关系的部族划分为几大战区,每个战区选取一个节点,驻扎足够数量的主战部队,负责该地区的防务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进行了这种配置之后,日耳曼地区的军队布置状况将变成三级化——各部族自己的武装力量分散在各部族的村镇里,负责各自村镇的防务;万尼乌斯指定驻扎的战区军团驻扎在战区节点的军营里,负责该战区的防务;万尼乌斯自己则亲自率领一支最强大的军团,负责对外作战,以及机动支援各战区……
这种安排,为什么感觉好熟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