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颐都(2 / 3)
很快,他就一个人沿着沧江,走到了颐都中心附近。
时间正值春末,颐都早已经开始走出了冬天,新绿蔓延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勃发的生机和人群的喧嚣构成了一副仓促而又和谐的场景。宽阔的沧江滋润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春天的阳光洒在每一座酒肆、客栈、商铺和家宅上,苍老的、年轻的、悲伤的、喜悦的、阳光的、阴郁的脸庞都抹上了金色的光。这就是诗中“颐都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百万家”的颐都。
在沧江边上,耸立着一座红墙绿瓦,金碧辉煌的高大建筑,朱漆遍染,在阳光下闪耀着迷幻的光芒;绿树环绕,将青石地面和金色琉璃如同明月似的高高捧起,正中挂着一块匾牌,几个大字龙飞凤舞:“阅江楼”。
他不由得笑了笑,踏上了这座只闻其名不见真形的天下名楼。
阅江楼的装饰独具匠心,富丽堂皇而又清新优雅,别致精巧却又宽敞大气。服务更是周到,连当门迎的小二也是见识不短。关明玉穿着鱼龙道的道袍一走近大门,就有小二笑着迎上前来:“客官里边请。”
关明玉点点头:“给我在楼上找个临江的位置,再来一壶“云雾茶”。”
那小二点点头,很快就带关明玉走上了五楼,给关明玉安排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然后就有一位侍女奉上中州名茶“云雾”。关明玉点点头靠窗坐下,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起沧江美景来。
阅江楼的五楼哪怕是大堂也非常幽静。在内里的隔间里,各种名侠聚会、才子赋诗都在上演,大堂里每一个客人都安静的品茶赏景。楼下不同层里有各种诗词歌舞,更高的楼层上也有才女佳人迎来送往。舍得一掷千金的话,怀抱美人归都不在话下。
从楼上看,自然又是另一番景象。沧江由视线看不到的远方缓缓而下,行船画舫在江上穿梭,风流倜傥才子佳人的戏码重复在每一艘画舫之上。他的视线缓缓扫过每一艘画舫船,看着船上的灯红酒绿,就像传说中的秦淮河一样。
他的视线突然一顿,感觉到不远处传来的清新气息,向自己左侧靠岸的画舫看去。这艘船不大,雕刻着清新的船沿,船头摆放着茶桌,一个年轻和尚和一个年轻书生正对坐闲谈。
他一看过去,那和尚和书生就转过头来,三人视线相对,都点头一笑。
那书生大概跟自己差不多大,非常文弱,却长着一对剑眉,显得非常英气,一举一动都像是最古老的大儒,就像最初习儒门六艺的儒生,而不是现在变了质的以文弱为美的读书人。
小和尚也差不多,穿着一件灰色的僧袍,圆圆的脸显得红润非常,一举一动皆带着禅意,十岁的小和尚竟然显得慈眉善目,让人看着他就不由得想安静下来。
“白鹭书院祝彦清,烂柯寺慧能,没想到今天能见到这两位号称两派千年一遇的英才,真是不虚此行。”他举起茶杯,向两人示意后一杯而尽。
那小和尚单手结印,向关明玉以礼。年轻书生祝彦清也端起茶杯饮尽示意。
关明玉也不管两人接下来的行程,一个人也颇觉尽兴,但久了也太过无聊,于是转身走下楼,很快回到宗门驻地。
那和尚见他离开,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位鱼龙道的关施主果然是个好对手。”
书生笑了起来:“小和尚,话里话外都是对手,你这是犯了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