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野心勃勃(1 / 1)
说完了前面两个事,我们现在再来说第三个事:党争。
说到党争,尤其是当这个词跟赵匡胤治下的宋朝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恐怕很多人都会陌生,而且有鉴于这里面的其中一个核心人物是未来“伟光正”的太宗陛下,因而在正统的史书里这显然是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的。
翻阅宋史,太宗陛下的形象简直比开国皇帝太祖陛下还要圣洁光明,太祖种种任性之举和“暴力”事迹在史书里不止一处地出现,有时候其行为简直就像个昏君暴君,可太宗陛下就不一样了,当皇帝后他是伟光正,当王爷和开封府尹之时也是伟光正,毫无劣迹——至少在人品德行上是这样。试问:有人会相信天底下有这样的人吗?而且还是一个处在处处都是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的权力层顶端的人。倘若他真的是如此的伟光正且纯洁无瑕,他能成为虎踞龙盘的大宋太祖朝的第一能吏?他能在十几年里一直屹立不倒?他能斗倒老人精赵普?
自从在公元96年他的哥哥当上了皇帝,这个本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的青年男子靠着血亲关系一跃成为大宋帝国的二号人物并从此开始行走在了他人生的康庄大道之上,直到在公元的979年攻灭北汉继而走上了他的人生巅峰,直到兵败高粱河从顶端跌落下来。一个人在十九年的人生时光里一直在前进一直在跃升直到最后迎来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这样的人放眼古今中外能有几人?这样的成就是一个内心纯真善良一心只遵循孔圣人之道的小哥哥可以做到的吗?
尽管在后世这位太宗陛下的黑材料数不胜数:赵匡胤之死,赵德昭赵德芳两兄弟之死,小周后,皇嫂之丧礼,赵廷美之死,光是这些事就让他被后世之人黑得一塌糊涂,可是,赵光义面对这些指责和怀疑可以不屑一顾地说道:“那又怎样?你们能奈我何?就算这些事都是我干的,但请你们拿出证据来!拿不出来你们就是在诽谤,就只是猜测和怀疑。你们很想揍我是吗?慢!我的直系子孙统治了宋朝百余年,你们的祖先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只要想生存想为他们的子孙谋取利益就都得匍匐在我的皇儿皇孙们的御座之下,他们当中有几个人敢跳出来咬我?潘美、曹彬、郭进,党进,李汉琼,曹翰,在我登基称帝之时,这些被你们称为名将勇将的大宋一流战将跳出来反对我了吗?吕蒙正、寇准、王旦、李沆,吕夷简,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司马光,王安石,这些在后世被如今的你们所称颂的大宋名臣名相对我的登基称帝有过说三道四吗?他们没有!而你们呢?”
说一千道一万,我这里只有一个意思:成王败寇,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才有资格来书写的。不管是野史还是历朝历代的各种私人笔记,那些有关于当时帝王的卑劣之事即便都是真的,可如今流传下来的且必将名传万世的《二十四史》里面永远不会有它们的立足之地。这就好像李建成如果赢了争储之战,那么伟大的天可汗在史书里就是乱臣贼子,就是个阴谋家野心家,如果建文帝打败了朱棣,那么后来的那位战功卓著将明朝带入盛世的永乐大帝就只能像他的儿子朱高煦一样窝囊地死于非命。遗憾的是,这些只是如果,胜利者不是他们,所以留在历史里熠熠生辉的人是伟大的唐太宗和明成祖。
赵光义用自己的人生故事教会我们认清了一个事实,一个残酷的事实:只要我的实力足够强大,那么有些事历史可以忘记,人民也会忘记,而且历史还可以被抹杀被掩盖被篡改,而且你们还拿不出我这样做的真凭实据。
上述所言只是为了引出这次党争的其中一个主角,为了更清晰和立体地认识与了解未来的太宗陛下,在这里不妨先说说他当臣子时所干的两件被他和史书认为是很具有仁义和德行但实际上却是有违臣子——尤其是有违亲王之道的事。
其一,史书里说赵光义“仰慕”当时的御史中丞刘温叟之人格品德。
刘温叟深得赵匡胤的赏识和器重,其为人堪称君子楷模,沉稳、正直,德行高尚,言行举止皆一副谦谦君子之风。自打赵匡胤登基之始就任命其为御史中丞,直到其病逝于任上,前后整整十二年。御史中丞是什么性质的官就无需在此多费口舌了,能被赵匡胤如此信任足见其能力和操守。赵光义这时候是亲王加开封府尹,他听说刘温叟清廉简朴于是就想着“接济”一下这位朝廷御史们的老大,他派人送钱过去,刘温叟接了,但却随即封存不动分文。
第二年端午节,赵光义再次派人送东西过去,这次送的是粽子和团扇,礼物虽轻,可这是皇上的弟弟加开封府尹送的,这性质就不一般了,这明显就是把刘温叟当自己人了,估计赵光义肯定以为刘温叟上次收了他的钱竟然没拒绝,那就肯定是说明刘温叟愿意跟他产生交情。可是,当送礼物的这人看到去年送的钱竟然还原封不动地摆在屋子正中央时,他顿时明白事情不那么简单了。赵光义这下也知趣了,他明白这人就连他这个当今天子之下的第一人也是套不了近乎的,他最后只好把钱收了回去。
这件事看上去很大啊?很重要吗?御史是干什么的?御史中丞又是干什么的?一个权力、地位和名望只比皇帝差一步的人竟然给御史中丞送钱?而且,在知道对方没有拒绝之后竟然又极为亲热地送起了节日礼物,这是想干什么?仰慕之情无以言表只好用金钱来表示?关键是他俩之前就没有什么交情,而且他俩的身份和地位都如此敏感,久经官场的刘温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赵光义难道不知道?如果在他当皇帝的时候,秦王兼开封府尹赵廷美去给他的御史中丞送钱送礼,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想想他后来是怎么对待他的这个弟弟的吧!
这件事以及这些问题就此打住。如果有人认为这根本就是在小题大做,这是赵光义纯粹出于仰慕和钦佩才做出来的事,那就毫无疑问是把赵光义先生当成官场小白了。即使是施恩于人,可人家是御史中丞,除了皇帝本人有谁有资格施恩于他?你赵光义即便是皇帝的弟弟,可你自诩熟读经书、史书和兵书,难道你不知道皇权不可欺?即使你们是亲骨肉,可你能代替皇帝行使施恩于朝廷大员的权力?皇权是什么?这是亲妈、亲儿子和同床共枕之人都不能染指的东西,弟弟再亲可能比这些人更亲吗?
可笑的是,这事竟然被拿来视为赵光义生平的美德一件,说赵光义不但没有生刘温叟的气,还由此更加欣赏刘温叟甚至还把这事告诉给了他哥哥,然后他哥哥又夸奖了一下刘温叟。晋王加开封府尹蓄谋私通当朝御史中丞竟然在史书上成了美德一件,也不知道是赵光义先生的思维逻辑出了问题还是他觉得万民皆思想单纯都会跟着他的思路看问题。
另一件事。
在《宋史田重进传》里有一段在史官毫不讳言的话:太宗居藩邸时,爱其忠勇,尝遗以酒炙,重进不受,使者曰:此晋王赐也,何为不受?重进曰:为我谢晋王,我知有天子尔。卒不受。上知其忠朴,故终始委遇焉。
这段话应该不用翻译了吧?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个田重进是谁?他当时又在干什么?这个田重进当时的职务是御马军使,也有说法是禁军殿前司控鹤军指挥使,这是白天护从赵匡胤左右夜里给赵匡胤在院子外面拿刀子放哨巡逻的人,赵光义作为亲王竟然去主动与赵匡胤的侍卫亲军里的军官拉关系,还送酒送菜。这事的性质不用再多说什么了吧?即使连田重进这样的粗人都知道这是有可能要掉脑袋的事,难道赵光义这等精明强悍的大宋第一能吏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且,看他仆人这架势似乎还有威胁的意味:这可是我们晋王送的,你竟然敢不给这个面子?田重进的回答就显得无愧于其忠勇的评价了:我在这里只知道有天子,不知道有什么晋王。
田重进傻吗?是那种印象中五大三粗的蠢人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甚至可以想象得出他在说出最后这句话时其脸上和内心深处的骄傲和鄙视,那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我是皇帝陛下的亲军长官,我只忠于当今陛下一人,你家晋王少来打我的主意。
同样,这件事留在史书里让赵光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用来证明他心胸宽广,知人善用,因为他当皇帝后真的重用了田重进。可是,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在他当了皇帝之后,赵廷美、赵德芳或者赵德昭如果去给他的亲军将领送酒送菜,他会怎么做会怎么想?会表扬这些人吗?你们做得对,我平常太忙了,都没有照顾好这些给我站岗的人,他会这样说吗?你信不信他会立马叫人拔刀子砍向自己的宗族子弟?如果刘继元或者刘鋹还在当皇帝时,他们的某个兄弟敢这样做,那结局铁定的全家掉脑袋。问题是赵光义真的不知道自己这是在干什么吗?他真的只是单纯地觉得田重进太辛苦了才送去酒肉吗?如果真的这样想,那就是在赤裸裸地侮辱未来的太宗陛下的智商了。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看看银幕上的那些古装宫廷权谋剧,一个位高权重的王爷如果做了上述这两件事其目的和下场尽人皆知。未来的太宗陛下可不是什么傻白甜,从来都不是。
好了,第一位党争的主角已经介绍得差不多了,现在来说第二位主角,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宋的开国宰相赵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