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章 酒色不分家(2 / 4)
太监和文臣,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两头玩跷跷板,事实上太监未必是坏蛋,文臣未必是好人。
如今南京的局面就是如此,南京六部官员大多如王世贞这种人物,才情是有的,办事是不行的,你要问他政事,他还要来一句,本官无为而治。
老子这句无为而治,和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般,经常被人拿来耍滑头,其中真意,懂的却不多了。
这种情况搞到后来,南京的政事基本是守备太监和留守来处理,留守一般是由公侯伯等勋贵担任,至于文官们,风花雪月去也,一般都是结诗社,搞文学,像是这时候赫赫有名的后七子,以王世贞为首,主宰文坛二十年,地位不可动摇。
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官员结诗社搞文学去了,可想而知这无为到什么地步了,已经不能用无为来形容,而是无能了,何况南京还管着整个南直隶,后世江苏和安徽两省大部分地区,整个南直隶就靠这一群诗人来当家作主。
所以老太监要问乖官借钱,的确也是没辙,他已经是能捞则捞,像是蔡太蔡巡抚,每年就得孝敬他好几万两银子,所以他也下死力气狠保对方。
这就是被后世影视作品说成[太监当政,民不聊生]的大明朝,为了几万两银子,南京守备就要下力气狠保浙江巡抚,你给钱,我就帮你办事,干净利爽的很。
而且明朝太监也改革变法,譬如武宗时候的刘瑾,[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诏悉厘正如旧制],其中很多事情让当时的人不能理解,譬如让寡妇改嫁,死人施行火葬,对灾区免钱粮,官员失职追求责任,并且开创了独特的罚款制度,叫做[罚米例],当官不作为,就扣你的俸禄。
事实上仔细一看,刘瑾实在很像是穿越人士,只是变革操之过急,尤其是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譬如当时宁夏的粮仓亏损,刘瑾彻查之下,把将近两百人的官员罚米例,其中有一半官员致仕,也就是下台回家啃老米饭去了。
这要用后世眼光来看,简直轻的不能再轻了,你们这一帮贪官,就罚些禄米,情节严重的也不过是罢官,没砍你们脑袋真是老天保佑了。
可在当时来说,就是官场巨震了,文臣人人惶恐,按照刘公公的彻查法子,谁的屁股下面都不干净,一堆屎,怎么办?只有一条路……至于什么路,历史已经给出真相,便不需细表了,反正史书都是文臣编撰的
故此,牧九如今捞银子,甚至要问乖官借钱,的确是没法子,他这话也没法对外人说,只好对乖官诉苦,明年慈圣皇太后三十八岁,按照习俗,要提前做四十岁的寿诞,可内库如今空空的,哪儿来钱给太后做寿?问户部要,户部都说没钱,真不知道这钱都上哪儿去了,反正,户部上至尚书下至员外郎,个个都住着华宅,家中仆奴成群……
他诉了一堆苦,末了下意识就说了一句,“奴婢也是没法子,一年下来顶天了,就贪个十几万两……”
乖官就笑了起来,“牧公,十几万听起来不少,可对皇宫来说,岂不是杯水车薪。”
牧九狠狠一拍大腿,一脸你国舅爷是我知己的表情,“可不就是么,国舅爷,奴婢在南京可是为皇上操碎了心,那些文臣,家中金银满仓,你要跟他谈钱,他一脸不屑认为那是阿堵物,卧槽泥马,一个个都不是好东西,要真是阿堵物,你把钱全部捐给朝廷撒!”
气愤之下,老太监爆了句粗口,随即就满脸尴尬,“咱家失态了,叫国舅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