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谁是我们的敌人(1 / 3)
有着皇太极遗愿的加持,崇政殿内关于迁都的争论正式落下帷幕。
只是迁都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即便定下方略,也不可能仓促成行。
退朝后,群臣陆陆续续散去,崇政殿再次变得空旷,殿内只剩下福临和内阁诸臣。
福临将众人留下来,一是为了督促官制制定一事。迁都燕京在即,他所设想的诸院官制还未完全定下,这让他有些急躁。
大清得有自己的制度,才能避免沿用明朝的制度。对于明朝那些所谓的地主士绅,福临是半点也瞧不上。明朝能够灭亡,那伙人起码贡献了四分力。
二嘛,是为了定下统一天下之策。回顾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以及清初时期的激烈冲突,福临觉得很大程度要归咎于得天下太易。
李自成之前都是流寇做派,直到攻下襄阳,才开始着手建立政权。待击败孙传庭进入关中后,才有了一块相对稳定的地盘。但那会已经是崇祯十七年了,结果没两个月,他便已攻陷燕京。
真正的血战很少,大部分都是望风而降。接受了原先官僚的投降,大顺本身又没有这么多的官僚接管地方,就只能继续留任原有官员。
这就相当于在大明的底子上,披了一层大顺的外皮。有了这群人,大顺的“均田免粮”纲领,自然而然也就实行不下去了。
连拷饷的力度,都不敢有以前那么大了。
大清入关以后,面对的情况和李自成差不多,只不过当时执政的多尔衮心够狠,大清的根基也比李自成深,动起刀子来自然要利索不少。
但这就造成了激烈的满汉冲突,这种情况是福临不愿意见到的。他可以对地主士绅动刀,但不愿意向九成五以上的佃农自耕农动刀。
“谁是我们的敌人?”穿越以后,福临发现自己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闲来无事时,所看的几本闲书。
虽说不可能全盘套用,但是有些思想完全值得借鉴。
“皇伯,不知诸院之官进展怎样,何时能够制定下来?”
“回陛下,近一个月,内阁都在为此事奔走,如今已有大概眉目,各院权责已大体厘清。”代善坐在太师椅上侃侃而谈:“还多亏了科举所录之士,若不是他们,恐怕还得再往后延。”
“月底可能定下?”
代善算了下,十来天时间差不多能完成。“能定下,只是各衙门长官的人选,还需仔细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