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定制(上)(1 / 3)
福临记得崇祯这个年号只有十七年,算算时间,大概明年就能入关,因此他总有一种时不我与的紧迫感。恨不得自己立马长大,内心诸多想法恨不得立马实现。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事。
历史上的大清,靠着吴三桂的投降侥幸入关,迅速击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随后,在短短数年之间,就打下了半壁江山。
可地盘扩张太快也不是一件好事,一来没有那么多的官员任命,二来大清的官制也不完善,非常粗糙。
多尔衮只能沿用明朝旧制,依旧任命原来的官僚处理事务。如此一来,便将明朝很多弊病给继承了过去。
这和汉承秦制不一样,又和唐承隋制也不一样。
大明可是一个立国两百多年的国家,早已弊病丛生。后来多尔衮推翻皇太极安抚汉人的政策,改为单方面优待满人,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徐博文的事件,是福临真的不知道处置吗?只不过是不想打自己的脸罢了,前脚说要以孝治国,后脚就杀了个孝顺父亲的小子,这很不好。
最主要的是,他想通过这件事,将一些制度给定下来。凭空猜想的事情,哪有实际遇到的事情有说服力?
徐博文那个偷奸耍滑的父亲死了,被代善当着近万灾民的面斩首的。他的事迹也被宣扬开来,难民人尽皆知,不过没有人觉得他不该死。
至于徐博文及其母,福临觉得他们孤儿寡母的日后可能无依无靠,便让遏必隆收留了他们。
福临还有更深一层次的打算,准备撬动汉满通婚。若不是他年纪太小,说不得就准备以身作则了。
那几个被崇祯砍杀的公主就不错。
“爱卿,朕看徐博文为人孝顺,读书也不少,日后说不定会成为我大清的栋梁之材,朕就交给你了。其母也是知书达礼之人,配与你做侧福晋也不算亏待你。”
“谢主隆恩。”
曾经的徐博文已经消失了,现在他叫钮祜禄氏博文。
“等灾异安稳度过后,就将他送到学堂陪朕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