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4-7)(2 / 2)
分局技校开学后,第一批增配师资力量,付兰香和邛福来被相中,成为分局技校的专职教师。
6
钱以德的第一名,帮助他在人才济济的机关大院,很快融入其中。长相上,他个头不高,圆圆的大头,宽宽的额头,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性格上,面带笑容,细语柔情,脑袋瓜又特别地机灵。工会办公室的工作,文字事务交叉,有点纷繁庞杂,必须眼疾手快,才好从容应对。他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领导安排的任务,保准按时完成。同事托付的事情,一定不会耽误。白天干不完的活,晚上继续干。平时干不完的活,周末加班绝对画上句号。特别繁忙的时候,就在办公室沙发上眯会,日以继夜的干。在他无声行动的示范下,不管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师傅,还是比较年轻的师傅,自觉性都好了许多。钱以德天天在他们身边拖地板,抹桌子,打开水,都是办公室同事,谁还好意思坐视不见,不为之心动呢。工会几个部门,悄悄地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局面。办公室主任激动的,直夸自己有眼力,选准了人。
耿焜烨,原来就是班里的美男一号,一米八的个子,胖瘦适中的体型,白里透红的皮肤,匀称标准的四肢,比例精准的五官。在分局机关大院,耿焜烨的身影,出现时间不长,就引起不少热心人的关注。先是打听他个人情况,知道他没找对象,就开始穿针引线,搭桥做红娘。那个热心劲儿,就跟给自家人帮忙一样,不遗余力。也难怪,一表人才的他,刚二十出头年龄,还是领导秘书,这前途远大的。就连分局人事分处副处长,都把他的名字,早早地写进招婿名单里。他跟班的副分局长,中等身材,也是个帅帅的男人,最爱跳舞,脚上的白色皮鞋,啥时间都能照出人影来。经常陪领导到机辆口单位检查工作,熟悉的职工私下就逗趣说,两位帅哥领导来了!有一回,去现场检查施工点,小车一到,耿焜烨麻利地从副驾驶位置出来,正要转身给领导拉车门,就听见背后的大修队长,高声说道:“局长好,欢迎来我们工地检查指导!”耿焜烨急忙用手势纠正,又对着车里圆场说:“工务段大修队长,已经跑过来迎接局长您了。”大修队长知道自己打错了招呼,心里就骂:“怎么这么笨呢。”又嘀咕道:“现在这些领导,有的坐前面,有的坐后面,也不好区别啊。再说,他人高马大的,还真有领导样。”
楚大泉在分局政治部的工作,要么是领导讲话,要么是工作总结,要么是上报材料。他对文字,也是情有独钟,利用陪领导下现场的机会,不失时机挖掘素材。分局实现首个安全年后,他发力写成了四千余字的长篇通讯稿:《几度风雨映彩虹》。稿件很快被局报头版刊用,几天后《人民铁道》报又做了转载。文章紧扣首个安全年主题,内容翔实文采斐然,引来很多同事羡慕的眼神。楚大泉心里,当然是美滋滋的,为这篇选准时机,彰显分局声誉的文章得意。不料,部办公室副主任瞄上了他,这可畏的后生,得敲打敲打。他是资深的老副主任,连分局领导也谦让三分。他习惯性拿起红笔,认真地看起来,不时划一道杠,有的行间还注上文字。一周后,他把楚大泉叫到办公室,闭严了门,示意坐在他对面椅子上。然后慢条斯理地说:“你的文章,我看过了。总体讲,还不错,说明你是动了不少脑子的。特别是文章引子部分,借用抓拍技巧,选取很特色的三组镜头,给人以视角上的冲击,构思确实新颖。还有?三安’理念的提炼,也不错,有新意。但有几个地方,我以为值得商榷。比如,分局领导现场解决问题的内容里,党群领导寥寥无几,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对沿线山区职工生活状况的描写,过于直白,过于细微,我看甚至有点啰嗦。”他说完对文章的评头论足,端起保温杯,连续抿了几口茶,继续说道:“我的话完了,希望在以后的写作中,一定要注意。”老副主任的教导,楚大泉听的有点糊涂,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一直坚守岗位,这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值得颂扬和赞美吗?安全年是全分局上下共同拼搏的硕果,一篇通讯报道,必须要权衡哪个部门的篇幅,哪个领导露脸的次数吗?!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是啥!文章不是生产队分粮,要论斤称戥。楚大泉尽力控制住情绪,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以后注意。”转过身,大步跨出副主任办公室。他耿直的态度,给自己后来的坎坷,埋下了伏笔。
八七年三月一日,成立十六年的古城分局,全部划归古都分局。这一消息,一经传开,在机关大院立即炸开了锅。它带来的响动,不啻是一次强烈的地震,眨眼间,机构消失了,所有的成员,都将面临被重新安排。眼看着熟悉的环境将不再,眼看着熟悉的人事将不再。对个别人来说,可能是机遇,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绝对是一场不期然的挑战,遭遇到的是仕途上的瓶颈。分局领导层,自然会有铁路局来统筹安排,机关中层及以下干部,他们的出路,就难说了。年龄大点的,可能得提前退出历史舞台。年龄轻点的,可能得推迟仕途进程。正值年华的,可能按素质高低、听话程度、背景薄厚等因素,分成三六九等。
原古城分局易分局长调往金州分局任职,随后又调过去分局政治部陈主任,主管运输和机辆两名副分局长,加强领导层力量。分局机关三位同学,陆续等到了新岗位。钱以德,机遇好点,被安排到古都分局工会办公室,继续干他的本行。耿焜烨,跟随分管机辆副分局长回到古都,被安排做了办公室的机要秘书。楚大泉,几经磕绊,又回到古城机车检修厂,还是党办宣传干事,等于回到了原点。
7
在公安部门任职不久,张建华再次被推荐升了个档次,调任分局团委。他去任职时,正是由共青团中央首创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轰轰烈烈开展的当口。铁路企业,点多线长,人员分散,要把它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不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很难做到的。特色的东西,就必须建立在企业本身的特点之上。他在新岗位上,左突右冲,造势搞了好几个活动,都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次调研活动中,他受到极大地启发。金州分局,地处山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尤其是沿线站区,职工买菜买粮,多数要翻山越岭,跑很远的路。跟外面日益丰富的生活相比,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这样说一点不为过。而很多来自大城市和平原地区的年轻人,却在这里扎下根来,十几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为铁路的安全畅通贡献着力量。从少年变成青年,从青年走向壮年,这种勇于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去发掘去弘扬吗?!调研回来后,他做了精心准备,第二天,向政治部陈主任做了专题汇报,立即得到领导赞同。让他们以此为契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角度出发,与政治部办公室一道,组织力量,全面做好选点推荐工作。找到了工作切入点,他兴奋到了极点!
很快地,从两个部门抽调六名骨干,分三组分赴三条铁路线,从生产强度、生活难度、精神压力等方面,开展摸底调研。除了金州东西两站,沿线96个车站,调研组马不停蹄地挨个跑了一遍。掌握了现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各小组初选两个站区,再横向做比较。连续几回专题会议后,大家一致认为,xy线巴山站区最为艰苦。最有说服力的,是一组具体数据:工务车间管辖的80公里线路,有78座桥梁,58座隧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线路,是首尾相连的隧道与桥梁。还集中了全线最长的隧道、最高的桥梁、最大的坡度、最高的海拔、最小的曲线半径、最艰苦的环境,这“六个之最”。当地人描述他们生活环境的话,是这样说的:“半年雪不融,天天云雾罩,抬脚爬陡山,落脚下深涧”。就是在这种荒凉闭塞的环境里,职工们靠蚂蚁啃骨头的韧劲,硬是把五公里多全线最长的隧道,从时速十五公里,逐步提高到五十公里。十与五数字顺序的置换,他们付出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而且,近年来,管内线桥设备养护合格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百。这种“吃苦为荣、奋发进取”的奉献精神,正是金州分局的干部职工,扎根山区的一个缩影。
由宣传部组织写作班子,专赴巴山工务车间,采写出反映艰苦奋斗的专题报告。文章紧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题,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主旨,殊途同归。陈主任参加全路“五四三”汇报会,带的就是这份专题报告。会上一炮打响,引起共鸣,得到铁道部领导高度重视,要求《人民铁道》集中版面,加大宣传力度。很快,加了编者按的长篇通讯《一朵精神文明的奇葩》刊发后,很多报刊相继转载,在路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吸引来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参观取经。同时,也掀起众多作家画家采风热潮。分局团委趁势而为,及时编写了系列宣传资料,使它的内涵,更加丰满。
接待工作,成了分局团委一项分内任务。这个站区,仅是一个沿线四等小站,每天只有上下两趟慢车,在站办理客运业务。准确地说,火车站是在隧道口半山腰,下了车,去工务车间,还得从站台头的羊肠小道,低头穿过铁路桥,再曲里拐弯,一直走到山涧沟底小河边,看见那排低矮的房子,就到了。这里的职工,都得扛着洋镐等笨重的工具,每天上班爬一次山路,下班再回到这寂静得荒凉的小房里。只有日夜不断的小河流水相伴。
巴山的名声越来越大,张建华接待的人物也水涨船高。本来小不点的金州分局,在全路甚至是全国,都出了大名气。很多人难以想象,在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突出自我价值,追求商品与享受的年代,这大山深处,竟然还有一帮这样的铁路人,心甘情愿地安于现状,义无反顾地奉献着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