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3)(2 / 2)
她一样激动地回答:“我愿意。”
神父让一对新人互握右手,向大家宣读结婚誓词,浦文智先说:“我愿意你做我的合法妻子,我发誓从今天开始,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贫穷,富有,健康还是疾病,我将永远爱你,永不背弃现在的誓言。”盛装的新娘,随后也说了一遍几乎相同的词。
接下来,神父诵主持词:“主耶稣说,上帝所配的人便不可分开,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作为上帝的孩子,遵从圣父的教诲,你们的婚姻会坚如磐石。今天,我们为爱而庆贺。愿主您为这场婚礼而庇护,指引和祝福,永远让主您的爱,环绕在他们周围。阿门。”
教堂仪式后,大家簇拥着,回到浦文智家门口摆好的筵席蓬。八个凉菜早已摆上桌,等候客人们举杯喜庆。同学酉想起张建华讲过的故事,叫《巴黎圣母院》。天主教属于基督宗教的主要分支,教堂建筑,一般分四个等级,他们村的这个教堂,从外形上看,很像巴黎圣母院的袖珍版,应该是圣堂或礼拜堂。看来,这村子的人,对耶稣的虔诚,还是蛮深厚的。同学酉还说,长这么大,他是头回看见真实的教堂。
同学们陆续知道了,浦文智原来是天主教信徒。这之前,他有时间的话,都悄悄去古城的教堂,参加弥撒等宗教活动。他的向善心里,跟他这信徒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
3
晳斌树,定级后的第三年,离开机械组,抽到厂办公室助勤,协助安全专职,负责关键人跟踪销号工作。
关键人,这个称谓,在铁路行业里,是指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人员。它的出处,跟“人体生物节律”有关,是当时盛行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它的依据,来源于《揭开生物节奏的秘密》。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出生后,就按照各自的周期规律循环变化。据说,有机构曾对奥运会两百名运动员,专门进行过分析,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在体力、情绪、智力,三条曲线高潮期重合时候,取得的最好成绩。国家有关部门,曾肯定过它对安全生产上的作用。铁路一直视安全为生命线,这么管用的办法,很快引起各单位浓厚兴趣。
检修厂应用这一理论,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还把它作为事故预防的措施。购置检测仪,配备打印机,月初把每个生产人员的资料,输入到机器里,生成个人的三条曲线图。对处在低潮期人员,结合各车间掌握的情况,确定出月度安全生产关键人。指定专人进行帮教,加强情绪上的沟通,工作中的盯控,预防他们可能出现失误,导致发生事故。不到一年,跟晳斌树原来同一班组的同学酉,两次被列为关键人,均由他负责帮教。昔日的同班同学,转眼变成了帮教对象,俩人心里都不自在。但浓厚的情感,叫俩人都不能回避现实,厂房外的树荫下,俩人敞开心扉。原来,他被两回确定成关键人的原因,纯属偶然。有一回,干机车中修,厂里要求提前交车。班前会上,工长再三提醒各工位,一定要协调配合,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这台车的检修任务。偏偏那几天,一封家信压的他喘不过气来,继母说家里盖房,直接给他派了两百块钱任务。干活那阵,突然又想起这事,就怠慢了手头工作。分析会上,工长问他怠工原因,他爱面子,三缄其口。加之,他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工长又是个比较张扬的性格,他尤其不喜欢跟工长沟通,就再次被误解,说他不够灵醒。晳斌树知道了原委,一番语重心长的畅谈,引导他树立自信,轻装上阵。慢条斯理的言语,如春天细细的雨丝,润泽了他的心田,让他很快走出阴影。
楚大泉,在工友眼里,像个书呆子。工余时间,大家都在班组里喝茶闲谝,他就悄悄翻过厂房窗户,夏天躲在树荫下,冬天窝在向阳的墙角处,全身心地钻进书本的字里行间。晚上,更是他潜心读书的好时辰,桌子上全是他的书籍。子夜时分,理自力一觉醒来,朦胧的视线里,他还在静默地伏案用功。就催他说,身体要紧,该睡觉了,上午还有活呢。他总是笑着回话说,不好意思,影响你休息了,一会就睡。长时间的坚持,就有管不住自己嘴的,说长道短。先是他的顶头上司,工长看他不顺眼,说这小伙子有点不合群,人上着班,心却钻在书本里,小小年纪,挺深沉。还有的人,背后议论他:这娃,不安心工作,还想咋样?
每个礼拜天,是他最高兴的日子。早早吃过饭,坐15路公交车,到市中心的新华书店,精心挑选几本书回来。他的工资,要补贴家用,还硬是省下来三五块钱买书。有一回,坐上车,一头钻进新买的书里。女售票员报了两次站名,他都没意识到,一直低头看书。车到了终点站,她拍了拍他的肩膀,问:“这小伙子,你到底去哪里,终点站都到了,还不下车?”他这才回过神来,说:“不好意思,我是检修厂的,忘记下车了。”“那现在只有再坐回去了,给我两毛钱补张票。”他掏了半天,手也没从口袋里拿出来,每回去书店,他都是可着口袋里的钱买书,现在只剩下一毛钱。女售票员看他磨磨唧唧地,说:“不会是连买票的钱都没有吧?”无法回避的问话,他只能老实地回答:“确实是钱不够了,我口袋装的钱都买书了,只剩了一毛钱。”她瞧着他,不满二十岁的样子,脖子上长着大大的娃娃头,一身洗的发白的劳动布工作服,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有点怯怯的右手,不停地在口袋里动着,咋看也不像是街皮二流子。就连声说:“算咧算咧,这回的车票免咧,以后记着到站下车。”他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来,回答道:“一定一定,谢谢,谢谢。”
他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给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每天至少万字以上。冰心的散文集,鲁迅的杂文集,还有朱自清等名家的名篇,他读的如饥似渴。古城一位作家关于写日记的话,在他的大脑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他一边读书,一边坚持写日记,心血来潮时,还模仿写几行小诗,小小说之类。有首《道岔》小诗,竟在铁路局《绿灯》杂志上发表了。这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勇气,后面陆续有豆腐块的文章,在当地报刊上陆续发表。他取得的成绩,很快得到认可,工作岗位就调到党办助勤。接着,采写的长篇通讯《伤病摧不垮的人》,使他实现了从工人到干部身份的跨越,成为单位党办的宣传干事。磨开了的笔头,似乎再也收不住了,又一篇《十年磨一剑》的长篇通讯,上了《古都工人报》头版不说,还获得了大赛一等奖,这就渐渐地有了点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