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应对策略(2 / 2)
西面不用说,为了讨好闽国,禄东赞可是着实费心对大唐西陲发动了攻势,大唐费尽心机扶植起的吐谷浑却是屁用不起,反倒被吐蕃打的连连向长安求援。
至于江南,虽然一贯不是大唐的统治中心,可有了闽国之后,人口稠密,大唐的产粮地江淮,扬州一带人口十室九空,大唐三千多万人口,在李捷饿狼一样连续掠夺下几乎被搬出去了三分之一,现在折冲府残破,县无完县,里无完里,不少良田竟然都被弃耕了。
虽然华夏人眷恋故土是出了名的,可闽国免税啊!肥沃的农田百里都是自己的,可以留给子孙后代,这种刺激下已经开始影响了大唐的岁入,到处都是一片凋敝之感。
听着李治无力的发牢骚,长孙无忌也是一阵无奈,如果不是去过京师,他也不敢相信李捷竟然能打拼出如此一番天地,不过哪怕再是无力,现实也得活下去,所以仅仅感叹片刻,长孙无忌又是从容的醒过神来。
“殿下,其实我大唐并不弱,我军装备精良,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当前之困境,实则两线作战之顾,我国之力,东足以平高丽,西足以御吐蕃,被足以灭突厥,然三面交晖进犯,令我大唐疲于奔命而已!”
“那,舅父的意思?”
“彻底放弃一面,要么停辽东战事,以关中之兵江淮禄米全力抵御吐蕃,要么放任吐谷浑,陇右,西域自行抵御吐蕃,全力向东,一举荡平辽逆。”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话,自行抵御的话可就是放任这些地区任由吐蕃,突厥进攻,长安不派一兵一卒支援,大唐辛苦经营的西北防线也许就此垮了不说,自己在历史上或许还要背一个恶名,听着长孙无忌平淡的话语,李治却是忍不住纠结垂下了头。
“那舅父,闽国究竟怎么办?如今开放各关口,大唐的属民还在不断向外流出着,长此以往下去,国将不国啊!”没有回答长孙无忌先前的提议,拧着拳头,李治又是沉声问出了另一个问题。
大唐的政策是民归乡里,无官府许可不得随意离乡,可问题是闽国商行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贯穿了偌大的大唐,每年经由这些可恶的商人们流向闽国的人口数以十万计,封建时代,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有了人,就有了兵源,赋税,就有了一切,李捷这一手等同于无时无刻不在抽着大唐的血。
可偏偏闽国商行又是给大唐纳税最多的商业组织,动了他,朝廷赋税没有了保障不说,不知道多少人还会因为失业而暴乱,这个问题长安朝廷上下一直在回避,因为实在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还好,来之前长孙无忌就此事足足研究了几个月,一抹笑容终于在他的嘴角勾了起来。
“殿下,您没发现虽然汉人人口流入闽国不少,可同样也有些异族人口向我大唐境内流入吗?闽王虽然能耐,但毕竟不可能凭空打造出一个人间天堂,对唐人免税吸引人口的同时,闽国还是对一部分人实行重税,苛政,为此,甚至一部分天竺人逃到了长安来!”
满是笑意的将胖乎乎双手重重握在了一起,长孙无忌笑呵呵地大声说道:“把他们编入大唐户籍,并且不断从闽国的岭南勾引这一部分逃人,大唐的户籍州县就不会空!”
长孙无忌这话可说的不错,为了普及大唐文化,闽国一直推行唐人免税的土地政策,理论上只要会唐语的人都可以成为唐人,享受免税,可常用汉字就有两千多的唐语实在不是那么好学的,一部分被征服的本土人始终处于重税下,不断逃亡。
而且被闽国击破的婆罗门,刹帝利贵族,南天竺叛乱的部族,全都被从本土流放出去,流放向东南亚,流放向越来越空的岭南充实当地,这一部分人身处闽国的管制与重税下,可是对闽国恨之入骨,每年都有不少数量逃出岭南。
不过这些人在大唐也没有户籍,属于流民,除了一些托庇于打的地主世家门下获得个佃户身份后,其余多是各地流浪,乞讨为生,反倒给各州县带来了治安上的麻烦。
“授予外族流民户籍?”
这件事儿可一点儿也不必放弃西北战线小,犹豫了片刻后,李治终于咬了咬牙,却是伸手向外面招呼了起来:“来人,传李辅国观军容使速速到东暖阁议事!”
听着这个称呼,长孙无忌的笑容忍不住僵了一下,旋即虽然还是笑着,却没有刚刚那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