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谁主东亚(1 / 2)
第二十七章谁主东亚
岛国。北海道。旭川以南。
自八年前开始,这一片广袤的土地就被划为了军事禁区。原住民已经被全数迁移,取而代之的是全副武装的军人。短短半年时间,面积达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就被壕沟和雷区严密地封锁起来,全副武装的陆军昼夜巡逻,把这里变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此刻,绵延的丘陵之上烟尘滚滚,各种口径的山炮和野炮,炸起的烟尘柱此起彼伏,整个丘陵几乎被淹没在硝烟和尘土中。
炮兵阵地上,头上裹着白布条的炮兵已经脱掉了上衣,喊着号子,汗水反射着阳光,在古铜色的肌肉上流淌成了一条条的小溪。炮兵排长小旗一挥,炮兵拉动炮绳,炮口就喷射出巨大的火焰,巨弹呼啸着射向远方,继而在山丘上炸起巨大的烟尘柱。德造1898式一零五毫米十六倍径榴弹炮,岛国大阪炮兵工厂仿造的七十五毫米山野炮隐蔽在反斜面的发射阵地,仿自华军的七十五毫米步兵炮推到开阔地,发出此起彼伏的怒吼,把目标区域炸成了一片火海。
拉开散兵线的步兵,身穿土黄色咔叽布的明治二十八年式军装,在光秃秃的地表上如同蚁群一般快速地向上攀登,以营为建制,重机枪在一千二百米外进行火力压制,先头步兵的轻机枪则猛烈地抵近射击。
当先头散兵线接近地方阵地四百米的时候,信号兵发出了旗语,炮兵参谋立刻拨动电话,掩护炮群次第转移火力,向着地方阵地的侧后延伸,以阻截其增援部队。
在敌方堑壕筑垒前方两百米处,借助地形的掩护,单兵……作的掷弹筒把榴弹雨点般地砸向暴露出来的火力点,严密地封锁着敌军战壕的枢纽区域,断绝其前沿的兵力机动。冲击到前沿三十米地带的步兵们甩出一轮手榴弹,咆哮着冲进了敌军的堑壕。
山顶的观礼台上,一个面容清癯全身戎装的老人放下望远镜,转头对着一位面容如铁的陆军中将露出笑容:“不愧是勇师团。小川君,卧薪尝胆十年,仙台兵团果然是脱胎换骨了。”
岛国陆军第二师团师团长小川又次,看着这位比自己还要小四岁,却已经身居内大臣之位,挂了大将军衔的岛国陆军三巨头之一,心中并无半分嫉恨,只有满腔的自豪。
“儿玉君,勇师团上下十年磨剑,但求与中国一战,把他们加于我们身上的耻辱十倍以报。”小川又次声音如同钢浇铁铸,脸上那道伤疤涨得紫红,“这一次,就请由勇师团担任征支先锋吧!”
儿玉源太郎笑着点了点头:“有勇师团在,帝国自然是安泰了……看起来,对于堑壕筑垒体系的进攻战法,贵军已经非常娴熟,步炮的配合,队形的展开,步兵火力的掩护,我想就是最精锐的中国禁卫部队,怕也不过如此罢了。只是不知道他们这几年又有没有什么新的演变……”
小川又次点了点头:“当年帝国陆军,就是吃了中国军防御战术的大亏啊……他们这套攻击战法,当年在汉江防卫战,又牺牲了多少帝国健儿的性命,真是修罗恶鬼一般的战斗……不过,这套攻守之法,帝国陆军这些年反复……演,多方改进,比之中国人在甲午年的先进了许多。想必即使他们再有提升,也未必及得上今日之勇师团。”
“说起来,能够获得中国军队这么多的战术资料,还多亏了参本二部诸君的努力。”小川又次对着儿玉源太郎身边的前参谋本部二部部长福岛安正中将点了点头,“俄国人给的那些东西,残缺不全,甚多篡改,还不如我们自己收集得来的好用……又次在此,还要多谢福岛君和明石君了……”
小川又次说罢,按着军刀,对着福岛安正深深一鞠躬。福岛安正对这位人称“今谦信”的陆军元老一向是敬重有加,自然是恭敬回礼。
儿玉源太郎对福岛安正点了点头,温言说道:“福岛君,说起来,参本二部却是帝国陆军振兴的第一功臣……陆军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现在重新崛起,首功,二部当之无愧。”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儿玉源太郎微笑着说道,“甲午之前,对于中国的镇国军,我们只是警惕,却没有太多情报渠道。幸亏有二部的诸位同仁,才能够揭开这支军队的面纱,看到他们成功的诀窍……”
“说到底还是靠了中国人自己。”福岛安正坦然说道,“中国民族,一向目光狭窄,勇于内斗,外敌来时虽有振作,但一旦外患稍缓,就是内斗如故。千百年来,皆是如此,镇国军诸人,也不过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他的脸上露出了些许不屑:“自从中国帝国肇建,内部的明争暗斗就逐渐激化,对于我们这些手下败将也不没有太多戒备之心。尤其是五年前那一次清洗,中国人里同床异梦的是越来越多……明石君有一句话我很欣赏,那就是面对中国这样一个看似强大,实则松散的庞然大物,最好的策略,就是以华制华。”
“以华制华……说得好,说得好……明石君不愧是陆军的千里驹。”儿玉源太郎点了点头,“能够打败中国人的,只有中国人自己。可惜,甲午年,我们其实也是信了这句话,却被中国皇帝利用了……”
“这一次,赢的一定是帝国。”福岛安治坚决地说,“那一次,我们在明,中国镇国军在暗。更重要的,是他们那个时候团结一致,皇帝也是年富力强。可现在的中国,皇帝衰老不堪又恋栈不去,属下派系林立明争暗斗,军人骄狂自大野心勃勃,革命党蠢蠢欲动,从龙老臣腐化堕落,后起人物野心勃勃,这个酱缸一般的中国,那股子腐臭的味道,我在这里都可以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