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两种声音(2 / 2)
“我突然想起同为余导出品的《万万没想到》,其中有一句台词是:‘我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一个教室,两人相邻,男生坐在前面,女生坐在后面。一个坏学生,一个好学生,一男一女,青涩的恋情就此展开。多么熟悉的温馨而又酸涩的感觉,这不正是我们当年的青葱岁月吗?男生是那么幼稚,想表现自己勇猛,晒肌肉、唱歌、装深沉……可是,这一些又恰恰表现出男生的幼稚。那是柯景腾的幼稚,也曾是我的幼稚……”
“恶搞与狗血并存,却让我读出来现实的酸楚,喜欢书中那个幼稚的柯景腾,也喜欢陪伴柯景腾好些年日的沈佳宜。最后的点睛之笔简直绝了,泪腺瞬间溃堤!余导,你陪我眼泪!希望电影版能够是圆满一些的结局,真的,看得好心塞。”
“很少有一本书能让我看哭了的,这一本做到了。很喜欢结尾这段,柯景腾与沈佳宜依旧是朋友,但是,青春永远只是青春,带不走,就让它留在回忆中吧。”
“……”
与书友群中的声音截然相反,博客中的评论近乎是一致好评。这让余贤的信心瞬间满血。当然,他可不是光去看好坏评价的。他是去寻找观众的偏好与关注点。
评论中多次提及结尾,所以,余贤便翻动页面,品读起小说的结尾段落。
故事到这便结束了。前世的原版中,后面还有一长段“我”的后续,以及真本书的由来经过。这些都被余贤剔除了,和开头前言一起抹掉了,没有写在博客上。
而前世原版电影中,也差不多是对应小说这段拍出的结尾。
原本余贤还寻思着要不要改动一下电影结尾的,毕竟其中有一段被和谐掉的镜头,现在这么一看,还是尊与原版去拍更好。
看完博客中的书评,余贤恍若大悟。
自己书友群中的读者大多是网文读者,而博客中的更多的是传统书籍的读者。同样是书,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受众却大相径庭。
网文读者大都图一个“爽”字,小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快餐般的娱乐商品。通过阅读带来快乐,便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而传统文学,很多会贴近些现实。现实是残酷的,甚至是狗血的,传统文学亦然接纳进来。如此,也便与网文读者的所需南辕北辙,收获大批量差评也是情有可原。
都说文学方面早已形成这么一条鄙视链严谨文学鄙视传统通俗文学,传统通俗文学鄙视网络文学。
余贤的作品占据了鄙视链其中两个节点,其粉丝、读者相互撕逼也实属正常现象。
“啧,‘文青是种病’是吧?”余贤重新点开咸鱼府qq群,翻动历史记录,看到那个奇葩的言论,不经会心一笑,“好啊,那我就再接再厉,再狠狠犯一次病给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