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来自国内的约稿(2 / 3)
张少杰闻言,表示比较满意这种答复。
与后来的私人盗版商铤而走险,制作盗版文艺作品不同。在80年代,内地根本没有版权法,各大正规的出版社也纷纷盗版、盗印图书。比如,金庸的小说,在80年代就被几十家正规出版社争相印刷、制作盗版,销售过数亿册的盗版书。那些年头,盗版书是有恃无恐的,因为,国内的法律上根本没有版权相关的条例!
直到87年,实施的新版《民法通则》才开始出现版权保护原则。而到89年,国内才开始正式通过了《版权法》。
不过,人民出版社的来头很大,直属中央,可以和宣传部、文化部商量,发红头文件给各大地方出版社,禁止盗版行为。想必,敢于顶风作案的地方出版社,应该是不多的吧?
——————————
巴金和人民出版社一行人,来到香港,准备在香港停留三天。
张少杰作为东道主,自然也是殷勤招待一番了。
上次见面时,张少杰提到的伤痕文学的对于社会的危害性。
巴金回国后,经过实际的调查,确实有所触动。
这次来港,巴金主动向张少杰说道:“少杰的观察力确实透彻,原本我认为,伤痕文学不外乎是反思、追忆。但是实际却不仅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伤痕文学中,弥漫着仇恨,报复社会的情绪,这些情绪逐渐扩到文艺青年群体。伤痕文学演变成这样,确实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张少杰一针见血道:“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十年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体面和尊严遭到践踏,使得教授、专家、文艺家,心理扭曲之极。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扭曲年轻人的思想,通过课堂讲课、通过伤痕文章,制造负面情绪,报复社会!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不尽快疏导,将来这批60后、70后青年人成长后,还是继续向80后、90后、00年出生的下一代传导!”
课堂上,一些怀恨在心的教授,为了报复国家和社会,甘当西方国家的棋子,向学生传输不良情绪。
社会上,伤痕文人从追忆以前受到的伤害,让整个文学刊物上全是负面情绪文章。
这种某些不良知识分子和文人的鼓动下,国外势力的策划,险些酿成大祸。不过,中国当时的工农业生产的基本面,比苏联要稳健一些,才没有被西方颠覆势力的阴谋得逞。
在后来苏联解体之后,中国朝野之间,对于某些西方国家的阴谋手段就有更深入的认识。
其实,80年代中国的乱象比起苏联和东欧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这年代,西方国家的策划的阴谋颠覆,90%的力量集中在苏联身上。
至于中国只承受了一丁点的压力。所以,才是有惊无险安全度过。等到中国有惊无险的度过那次风波之后,惊讶的发现:苏联老大哥解体了!
后来人总结经验——
苏联的诞生是为了点醒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