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焉耆无罪当其冲,射匮虽强终覆亡(2 / 5)
因而,在西域和射匮可汗的决战,李世绩并没有入李世民的眼中,显然,李世绩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如此大集团军行军和决战,必须要有资历和经验相等的大将镇场。
李世民别无选择,他只能将眼光转向功勋卓着的蕃将们。
时势造英雄。
昆丘道行军,行军大总管,原东突厥首领阿史那社尔,铁勒首领契苾何力,都是主力。
他们将闪亮登场。
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这也是属于他们的舞台,自此之后,蕃将们在大唐的军政两界,将谱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这次行军集中了铁勒十三部,突厥侯王等十余万人,并且,吐蕃君长,吐谷浑酋帅也派兵助阵,再加上大唐安西都护下辖的伊、西、庭三州的兵力,可谓是多族部队,联合作战,沸涌动沙场之地,呼吸振广漠之风,其盛也大,其声也壮。
进军之前,按照惯例,先下一道讨伐的诏书。
这也是史无前例,极为特殊的一道诏书。
虽然名义上是讨伐龟兹,但通篇诏书,没有一个字提及龟兹,更没只言片语提及龟兹的罪行。
这是一篇大而泛之的,言之无物的诏书,或者在诏书的结尾的神之一笔,“今此一劳,永康四表;折兵难再,或失时宜。”
才隐约展露了李世民以经营天下,时不我待的志向。
龟兹是虚,和西突厥射匮可汗决战是真。
昆丘道行军,其志向本来就不限于龟兹,而是借指了整个西域,“自古相传,西域有昆仑山,河源所出。”
昆仑就是西域的象征。
李世民早就对此战役,做了前瞻性的评估,他对侍臣们充满自信地说:”朕少长兵间,颇能料敌;今昆丘行师,处月、处密二部及龟兹用事者羯猎颠、那利每怀首鼠,弩矢毕其次也。”
这实际上指明了此次行军的二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