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名重当世历万代,欲得后来已惘然(2 / 3)
李世民曾经召集大臣们,虚心地向他们说:“夫人臣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欲闻己过,卿等须言朕愆失。”
但李世民得到了一个或者可以称为喜,同时又可以称为忧的回答。
长孙无忌,李世绩等大臣都异口同声地说:“陛下圣化致太平,臣等不见其失。”
人谁无过,人谁无失、
但到这个时候,李世民最亲近的人,已经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说心里话,或者是犯颜直谏,忤逆龙鳞了。
大臣们,已不是昔日的大臣,而李世民,或者也不再是贞观之初的李世民了。
天子皇帝,苍天以下,唯此一人,久在其位,大概心理上都会发生一些或多或少不近人情之处,或是早已飘浮在空中,自认神圣了。
但刘洎站了出来。
或者,当时的大臣,也只有他愿意说几句可能惹火李世民的话了,但刘洎似乎也远比当年的魏征,他讲话更有艺术性和委婉度。
他说的话,可能惹火李世民,但却绝对不会惹怒李世民。
刘洎振振有辞地说:“陛下化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上书人不称旨者,或面加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之路也。”
李世民心中大动,发自内心地说:卿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可见,到此之时,李世民已由“导人以谏”,至“悦人以谏”,再到“难于纳谏”,最后已到“抗拒进谏”的转变了。
对于进谏的四段式,李世民一朝的大臣,和他一路走来,心中通透,完全能掌握李世民的心意。
因而,到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就基本上很难听到真心话,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