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裴矩首成门外汉,云起先创夷制夷(2 / 5)
当年杨谅不过只是挂个虚名而已,征辽大军的实际统帅,是久经战阵,老成谋国的一代贤相高颎。
高颎当年做不到的事情,现在的隋朝又具备哪些不同的资格和条件,就一定能做到?
但君臣之间,盲目地自信和过往的成功,冲昏了他们的头脑。
他们挟北巡突和攻灭吐谷浑的余威,认为攻下区区高句丽,不过是小事一桩,高句丽在隋朝的兵临城下之际,必然乖乖臣服。
没错,从这里可以看出,杨广的策略和初衷,仅止于让高句丽臣服,并没有想过直接攻灭其国。
所以,当杨广在大势已去,离开中原大地之时,回首前尘,无限感慨,才发出喟叹“征辽亦偶然”。
杨广君臣,远远低估了高句丽的准备和决心。
高句丽对于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已经准备了很多年。
不管杨广原来心态如何,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就再不为个人所控制,而被其反过来拖着走了。
隋朝君臣做出征伐高句丽的决定,其实有所依凭,并非纯粹的盲动。
裴矩就做出了以夷制夷的战略决策,他接着讲出了自己的行动方案。
“今其使者(高句丽亲见启民举国从化,可因其恐惧,胁使入朝。”
裴矩给出的对策是让高句丽派遣使臣,入朝臣服杨广。
其实臣服中原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传统。
高句丽经常向中原王朝进贡,高句丽王的称号,也需要历代中原王朝册封承认,高句丽本身的汉化也非常严重,文化渊源始自中原,一脉相承。
高句丽可以说是一个缩小版的欠发达的中原王朝。
但和中原王朝不同,高句丽的核心区域位于朝鲜半岛,三面被茫无涯际的大海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