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治世治事先重文,平衡自古玄妙成(2 / 5)
同时,他也规定“献书一卷,赉绢一匹。”,这是动之以利。
牛弘充分考虑到藏书者,吝惜和宝贝自己藏书的心理,做了一个人性化的规定,他让这次国家藏书的行为,变成“借书”。
有借才有还,如果仅仅是收缴,那就失去了献书的积极性和意义。
国家抄完书后,还会将原版的图书,原物归还藏书方。
这真是内行人做内行事,是爱书者与藏书者之间的君子约定。
这种规定,免去了藏书者的后顾之忧。
对于读书人而言,家有万金,不如藏书一箧。
当时的书籍,来之不易。
每一个字,都需要用手抄写,同时,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藏书者依靠家族的藏书,可以诗书传家,也就是保留了世代做官的工具和可能。
收书,抄书,藏书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最终大成。
虽然后来历经战火之毁,砥柱之沉,但牛弘一策,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典籍薪尽火传,绵延万代,实在是一件有大功于当世,并泽及后代的大功德。
杨坚能如此迅速地,确定和推行各项制度,得益于他新的核心领导层的高效运作。
这一切的功劳,都来自于天才而忠诚的隋初四贵。
他们树立权威之路,却历经曲折和艰难。
杨坚把自己和他们绑在一起,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甚至直接站立于他们前头。
和他们一起,并肩齐心协力,向朝中的传统势力,几经斗争,才得以磨砺而出。
当年杨坚重用苏威之时,就发生过一起典型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