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大湖陈兵(2 / 3)
作为军中的少壮派,姚辛在被委任为太尉府参赞之后,立刻走马上任,但其上任的第一站却不是南京,而是这湖州江南大营。
这里是未来出兵苗疆的最前线,也是朝廷历来重要屯兵之地,只是由于地处内陆,并不在边疆,因此驻军数量远少于边疆。
在全国总计接近百万的各种军队之中,江淮四省只有大约十万人的军队员额。
虽然朝廷历来注重苗疆的问题,也在苗疆四周设有三个驻屯军,各自一万人的编制,但是长期的和平早就使得驻屯军名存实亡,沦为了只会种地不会打仗的农民,因此姚辛对于即将发生的苗疆大战并不乐观。
按照本朝的惯例,全队始终控制在百万之内,其中禁军共有二十万,用来宿卫京畿。
边军主要分为西北、北方和东北三个军团,各自大约十万人,总计三十万。
其余就是全国内陆十八行省大约二十万的府兵和设立在全国主要关隘和交通要地的十个大营,每个大营大约两万人的兵力。
因此朝廷可以用来征讨的苗疆的军队,就只有邻近省份的府兵和驻扎在临近省份的三个大营的营兵。
由于府兵长期分散在各省的不同郡县,因此一直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很多地方的府兵也存在实际人数不足,吃空饷的问题,战斗力自然也就大大的打了折扣。
因此朝廷主要依靠的就是营兵,这也就是姚辛首先来到江南大营的原因。
江南大营的水师可以用来封锁溪州水运,步军则也比较熟悉山区作战,但是姚辛还是决定要亲自检验一下,以免出现太大的纰漏。
这一次太尉府参赞的名额,可是家族里面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虽然姚辛对于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但是兵凶战危,曾经去过边疆短期戍边的姚辛还是知道这其中所蕴含的种种危险的。
内陆不同于边疆,苗疆四省虽然一直都是土司自治,但是每年也还是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赋税和贡品,而且各种制度也与内地比较接近,近百年来几乎没有大的战事,这里附近的几个大营也就跟着松懈了起来。
现在随着朝廷改土归流的决心已定,那么战事也就不可避免。这些年来,朝廷在西北的战事不断,因此军费开销不断增大,这也是朝廷决定在苗疆推行改土归流的根本原因。
只是西南虽然承平已久,但是一旦战事爆发,这里就会变得和西北一样。
姚辛看着校场下面的江南大营士兵们,不禁觉得自己此行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