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两百八十二回 各方心思(1 / 3)
夜幕之下,长安城外。
西域联军被击退之后,原本的营寨为曹魏军团所占据。再由于西域联军大多都有着游牧部族的习性,于怆惶败退之时在营寨中留下了大量来不及带走的牛羊,所以这一仗曹丕方面也算是斩获颇丰。而此时此刻,曹丕就已下令将缴获的牛羊分赏将士,全军上下也正在犒军欢庆。
只是相比起将士们的欢闹喧嚣,曹丕本人却很有那么些的郁闷。也不为别的,他有派人在长安城紧盯着赵雨,准备到差不多的时候就来个……嗯,谈不上是卸磨杀驴,毕竟曹丕也不想去招惹陆仁,但不管怎么说,有些便宜曹丕还是想讨一些的。可是当曹丕从潼关出兵抵达长安的时候,赵雨硬生生的就这么消失了,这不由得让曹丕大为光火。
当然了,曹丕明白什么叫大局为重、战机不可错失,所以当时就把那些乱七八定则的心思给先放到了一边,专心的去打好眼前的决战。可是到决战打完了、仗也打赢了,为大事而担忧的心被放了下来,那些边边角角的心思却又重新冒了出来。
曹丕很早的时候对赵雨就颇有心思。时隔多年,这点心思也仍然留存在心中。不过曹丕对赵雨的那种心思可不是什么爱慕之心,而是雄性牲口普遍都有的占有欲。亦或者也可以这么说,那就是赵雨算得上是曹丕的初恋,而一个男人对自己的初恋往往都会耿耿于怀,所以哪怕是过去了很多年,在于初恋情人再次相见的时候,也仍然会有想搞定初恋情人的心思……
好了,这些不多扯,反正曹丕见赵雨没了,心头非常的不爽,在大帐里也就有点气闷,索性就出来走走。
要说曹丕也是颇有诗人气质的人,正好现在打赢了一场大战,还有赵雨消失的事,都触及到了曹丕心中的这点情怀,所以此刻曹丕到是很想来上几首诗辞什么的抒一抒情怀。只是大营中欢闹的气氛与曹丕心中对赵雨一事的郁闷有点偏向于两个不同的方向,这南辕北辙的,使曹丕空有想抒情的想法,却脑子乱乱的想不起什么合适的辞句。
正低头思索间,曹丕却听到营中有人在起音开唱。一开始还不怎么听得清楚,但随着合声而歌的人越来越多,这歌声到是渐渐的清晰完整了起来:
“……龙有龙世界,虎守一方土;我是华夏好儿孙,怎能无傲骨。左手擎军号,右手催战鼓;龙行天下,笑傲世间的是华夏英族……”
这旋律雄浑有力,辞句慷慨激昂,简单来说就是让人听着热血上涌,格外的来劲。曹丕本身的文学修养就很出色,音律方面的水平也很高,所以在听到这些的时候也不由得愣了一下,细品过之后于愕然之下也颇有些吃惊,急唤人过来问道:“军中正在传唱的是什么歌?孤以前却是从未听闻过。又是谁编写出来的?”
很快曹丕就得到了回答:“是前些时候雨姑娘教给夷州子弟,然后再由夷州子弟带在军中传唱的。”
这里的“夷州子弟”指的是陆仁于开战之后派去曹魏方面的支援人员,有军事方面的,比如战术指导、器械指导,也有其他方面如医疗救护之流。而在这些人员之中,陆仁可没忘了把文工人员给加进去。毕竟在那个时代,可能没有谁比陆仁更清楚文工人员其实能够产生多大的作用。
曹丕当然知道这些人员的存在,然后在心中稍一思索就暗自冷笑道:“前些时候由赵雨教给夷州子弟的?应该是陆仁教给赵雨,再由赵雨去出面的吧?说起来这陆仁胆子也真大,悄无声息的就潜入了长安城,还找机会和钟繇见了面。”
冷笑归冷笑,曹丕在理清了这些头绪之后到是对将士们正在唱的这首歌留上了点心:
“祖父曾移山,祖母曾磨杵……典出于愚公移山和铁杵成针;奔跑的夸父,日行两万五,曹出于夸父追日;精卫衔石来,女娲把天补,典出于精卫填海和女娲补天;是谁卧薪尝胆,吃的是苦中苦,典出于越王勾践。
“嫦娥舞广袖,后羿劲头足,典出于后羿射日;俯首的神农,为民谋幸福,典出于神农尝百草故事;仓颉播文明,大禹展抱负,典出于仓颉造字、大禹治水……嗯?是谁三顾茅庐,说我家能文能武,这他吗说的是刘备啊!
“文能安天下,好大的口气!武能舍其颅,这却是典出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就这么把辞一句句的点评过去,曹丕却有那么点的迷惑了,心说你陆仁弄了这么一首歌出来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仅仅是想激发一下将士们的士气与斗志吗?要知道曹丕可是文学修养很高的人,能够从辞句的字里行间查觉到一些什么,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