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异(1 / 5)
第一八零章异(上)
和曹广弼、萧铁奴相比,杨开远实在是个“没什么性格”的人。他不像萧铁奴那样好色,实际上在私德方面他几乎没什么瑕疵——这并不见得是他刻意营造出来的表象,也许只是因为他这方面的不是很强烈罢了。但他又不像曹广弼那样执着,当初张浩来说媒,他见对方条件不错便答应了,丝毫不以关内关外、渤海宋籍为芥蒂。不过这次婚姻却让他成为渤海人眼中的“女婿”,渤海张家将家业不断南迁,很大程度上也是认为可以围绕他来确立起家族在汉部中的地位——这倒是他始料未及的事情。
和其他几位将军相比,三将军也不是一个头上有耀眼光环的人。在大家的印象中,他的才华比不上杨应麒,武勇比不上阿鲁蛮,智计比不上欧阳适,用兵比不上萧铁奴、曹广弼,用撒改的话来说,他不过是一个才能中上的平庸之辈。不过,或许正因为他“平庸”,所以大家才对他没有很过多的机心。无论在津门、在辽口还是在会宁,他跟谁都有不错的交情,从宗翰、宗望到吴乞买、斜也,谁都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不过大家也不怎么重视他。
而在汉部内部,杨开远的人际关系也相当好。
他和折彦冲感情很不错,虽然从来没有达到像萧铁奴或杨应麒那样的亲密,但大将军和三将军站在一起永远会给人一种亲融和谐的感觉。折彦冲亲自出兵时他常常负责后勤,折彦冲为阿骨打负责后勤时他则常常作为折彦冲的副手,在很多场合里大将军和三将军的身影是重叠的——当然,大家当时注意到的都是大将军,但事后如果回忆,也会隐隐约约记得有个三将军站在大将军身边。
杨开远和曹广弼的交情就更好了。在辽口,杨开远多次作为曹广弼训练、征调兵马的副手,杨开远没有曹广弼那种融会故有、推陈出新的才华,不过和曹广弼合作得久了,加上多年的累积,让他的军事素养和战争技巧都显得不比曹广弼差多少。而对曹广弼来说,兄弟里面和自己合作得最多的也是杨开远,曹广弼不在辽口而由杨开远主持军务的情况时常生,而汉部的主力军事系统的兵将也大多认为三将军有这样的资格。
至于杨开远和杨应麒的关系,那就更不用说了。七兄弟里杨开远是除杨应麒外书读得最多的人,无论在会宁还是在津门,他都曾协助杨应麒料理一些政务,杨应麒手下的文官很愿意相信这个有些儒雅、亲和又颇通诗书的将军,管宁学舍的儒生也都很喜欢和他交往,尽管他学识不如杨应麒,但也因此更能虚心地与大家探讨问题,许多学生在杨应麒面前吓得不敢开口,但遇上杨开远却能敞怀而谈,常常能因此而挥常水准。除此之外,杨开远还是兄弟里面唯一和杨应麒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刻意去突出它,但“大杨将军”和“小杨将军”的称谓多多少少还是流露了一些端倪。不但在外人眼里如此,便是在杨应麒心中,杨开远也是一个天然的可信赖的对象。
此外,如果让欧阳适在兄弟七人里面选择一个他最信任的人,那恐怕也不是和他最亲密的萧铁奴而是杨开远——因为后者没有前者那么令人畏惧的爪牙。
总之,我们的三将军似乎是一个和谁都能合作、和谁都能做朋友的人。他仿佛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但置身于兄弟七人之间,狂傲如萧铁奴也不忍说杨开远没资格做他的兄弟。这样一个没有锋芒的人身处汉部七雄之中,本来可能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但永远让人捉摸不透的历史,竟然在这个最扑簌迷离的时间点上把他推向最引人注目的舞台中心。
“三将军!平州方向的大军,似乎是向我们这里开来!”
“哦?”杨开远颇为吃惊,他也不掩盖自己的惊讶,但经年的历练却让他惊而不乱:“派出侯骑仔细侦察,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派使者去问他们要来干什么急报津门、大定府通知辽河商船回避通知城外诸村落戒各。辽口郎将以上,半个时辰后到军议厅集合。”
没什么出奇也没什么破绽的命令,说完后杨开远便调出辽口最新的地图和北国最新的情报再看一遍,他并不是过目不忘、聪明绝顶的人,做事情之前习惯了先把准备做足。
半个时辰后军事会议召开,折彦冲去大定府以后这里本来就处于警戒状态,所以将领们对于出现突事件并不显得惊慌。
杨开远环视眼前这些中级将领,这些人大部分是在无数次战斗与训练中逐步历练出来的青壮年汉子,他们没有世袭制度下的贵族气息,也少了萧字旗那种掩抑不住的蛮横与狰狞,但面对战争时往往却显得更为坚毅。
“东边出状况了,”杨开远道:“如果平州兵马的目的真的是辽口,那后天这个时候就会抵达城下,大家有什么意见没有?”
和曹广弼不同,杨开远不会给下属不敢放言的压力。通常来说,一个领导的能力一旦和下属拉开一定的距离,就会对下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不敢随便开口。如果这个领导在属下心目中形成“英明神武”的印象,那他的下属恐怕就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但杨开远身上却没有这种气质,他的地位决定了他有领导辽口的资格,而他的能力既不显得太弱,又不显得太强,所以下属们在他手下既不至于不服他,又能挥出比在曹广弼手下更高的思考积极性。
“打!”先开口的是武卫营的郎将张忠汉。这个青年将领是张老余的养子,铁匠出身,从死谷里跟折彦冲等爬出来时还是个少年,这十年间早己历练得刚猛异常。
“还是应该先整顿好兵防,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稳中求胜。”说话的是精甲营的郎将罗子婴,一个流浪到辽南的沧州农民,五年前通过选拨讲入上十二村成为一个战士,之后积功累进,去年升到了郎将,他事事都学他心目中的曹广弼,无论是格斗的风格还是指挥的风格都向一个稳字看齐。
各营将官纷纷话,说了好一阵,杨开远才现场中有一个人从头到尾都没说话,却是辽口的参军李实在,这个长得有点o琐的矮子在进入军伍之前是个牧羊人。
“你就没什么意见吗?”杨开远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