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米芾(1 / 3)
大家虽然疑惑,但没有人说话,都在等何仁解释。
“这要从《蜀素帖》的来历说起。”何仁梳理了一下思路,才开口道,“蜀素指的是蜀省生产的白色生绢,在宋代比较有名,所以《蜀素帖》的意思就是写在蜀素上面的字帖……”
“类似的还有吴地的笺纸,也叫吴笺。陆游在《草书歌》里写过,‘吴笺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
“相传邵氏……应该是邵伯温,他有一卷上好的蜀素,上面还带乌丝栏的,他的祖父一直想找一个书法大家留下墨宝,当成传家宝用。结果传了三代,找了不少名家,却没有一个人敢写。真是一绢传三代,人走绢还在。直到邵伯温找到米芾的时候,才有了着落……”
“等会儿……”张诺打断了何仁,“邵伯温是谁?乌丝栏又是什么?”
“邵伯温是理学家邵雍的儿子,既是思想家、哲学家,也是当官的,算是名门之后吧。乌丝栏就是纸上面画出来的格子,怕别人写字的时候写歪了。”
“绢布上面也有?”
“有啊,只不过不是用墨画的,而是用一种非常细的黑线绣的,所以才会传了三代。”
几人都听愣了,古人也太讲究了吧?
不过张诺还是发现了盲点,“不对啊,这上面没有那个什么乌丝栏啊?”
何仁两手一摊,“所以我才说是米芾后来重新写的,带乌丝栏的蜀素不算太常见。”
唐僧插言道,“就是因为这个才没有人愿意在上面留下墨宝?”
何仁点点头,又摇摇头,“邵伯温的蜀素珍贵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实是他家传的蜀素并没有那么好。”
“啊?”
大家都听懵了,何仁不是刚刚说过是上好的蜀素,又传了三代吗?怎么又没那么好了?
“就是因为传了三代,所以才不好了。蜀素这种丝绸织品本来就纹理粗糙,滞涩难写,不易受墨,又传了近百年,就更难写了,所以说越是爱惜自己羽毛的人,越不会接这种活,怕丢手艺。”
“米芾难道不怕丢手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