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提油黄玉(2 / 3)
当然,圆柱形的也有,不过通常是作为装饰所用,也不是有些人说的蒙古和满族才用圆柱形扳指,早在战国时期,便有圆柱形扳指出现。
后来清军入关,扳指更多是以装饰品出现,又分文武。武扳指比较厚,通常是素面的,有的还会保留弦槽。
文扳指就是纯粹的工艺品,上面有刻花纹的,有刻诗句的,还有单纯刻上各种“福”或者“寿”字。
八旗子弟有时候会做两个一模一样的文扳指送给朋友,表示关系好,也有送给妻子的,表示夫妻同心,有点钻戒的意思。
张诺发现的这枚扳指就是文扳指,粗看之下应该是黄玉,晶莹温润,包浆古朴。上面还有棕褐色的包浆,很像是元朝的扳指。
上下两端沿刻回纹,中间刻的是瑞兽纹,线条非常流畅,刀法精绝,纹饰细密精美,应该是大师工。
东西肯定是到代的,只是何仁觉得奇怪,品相如此好的古玉扳指,卖个五六十万也有可能,底价才五万?还是暗拍?这不对吧?
打开鉴宝眼一看,何仁懂了。
东西是没问题的,但不是元朝的,而是乾隆年间仿的,上面的褐色包浆不是自然形成,而是用了一种造假手法,叫提油。
提油这种技法从宋朝到清朝都非常流行,具体操作大概就是通过一些热加工的方法,给原本没有颜色的玉料上色。
用乌木屑浸泡煨烤就使玉上出现黑褐色,也叫提黑;用红木屑浸泡煨烤就叫提红,和造假煨火有些像。
但是古人不是用这种方法造假,他们是觉得提油之后的玉更漂亮,也更接近古玉,比较好看,或者说是可以装逼。
那时候大家都知道这种造假方式,想骗人也非常难。
煨火之前介绍过,以现代的工艺都无法做到完全没有裂纹,古代就更不行了。提油也是这样,正是因为裂纹比较大,古代把玩的时候又没有戴手套的习惯,所以时间一长,汗水通过裂纹渗进玉中,反而形成了一种黄褐色的沁色,看起来更好看了……
见何仁不说话,张诺推了他一把,“怎么样?是不是元朝的?能不能下手?”
“哦,不是元朝的,清朝的,可能是乾隆年间,这是提油黄玉,价值没有那么大,也就值个十多万,上拍不会超过二十万。”
张诺显然不知道什么叫提油,方明轩却知道,已经开始科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