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怎一个愁字了得(2 / 3)
当衣衫搜购拓片,说明这对年轻夫妇的追求,亲近诗书而疏于声色犬马。这种追求贯穿了他们的一生,李清照后来贵为知府夫人,也很少佩戴首饰。赵明诚的俸禄,多半用来搜求金石,他们因此名传后世,也此遭受到意外的打击。
三
公元1125年,也就是徽宗时的宣和七年,金兵大举攻宋,翌年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被俘。赵宋政权只好仓皇南迁。1127年,高宗迁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这一年,李清照44岁。她从青州出发,南下与先期奔母丧的赵明诚相会于金陵。1128年,赵明诚任江宁知府,一年后死于任上。这时,李清照46岁。
政权邅递,山河变色,此际的文人,在经受了干戈离乱之后,诗作往往沉郁苍茫。李清照之前,有颠沛于安史之乱中的杜甫,有失国的李煜;之后,有降元的赵孟頫,有被迫入清为官的吴伟业。看看他们那些遭受动乱前后的诗作,便能体会到什么叫人生沦落,什么叫去国之悲。
让我们来看看李清照南渡前的最后一首词《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薰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惜惜,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撚余香,更得些时。
再看她南渡后的第一首词《蝶恋花》:
永夜厌厌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两首词,虽然都是李清照一贯的冷艳,一样的缠绵悱恻。但不难看出,前一首词是怨妇的怀人。而后一首词,已隐藏了无法排遣的怀国之痛。与丈夫久别重逢,又与亲友们欢聚,按常理李清照应该欢乐才对,可她诉说自己“永夜厌厌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因失国而产生的乡愁,便她的“莺声燕语”,开始有了一点历史的苍茫。
南宋有两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与辛弃疾。他们可谓把失国之痛写到了极致。但是,这两位诗人都没有亲眼见过北宋汴京的繁华。在金兵大举攻宋的1125年,陆游才出生。此时,李清照已经42岁,15年后的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李清照57岁时,辛弃疾才出生。
偏要一偶的南宋政权,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后期的耽于享乐的教训,其腐败有过之而无不及。乃至出现了“山外清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样沉痛的诗句。陆、辛两位,是南宋小朝廷中的两位伟大夫,他们以收复国土,重造金瓯为己任。遗憾的是赵宋南迁,不思北返;昏君坐廷,佞臣柄政,诗人的一支笔,又怎能真正地变成渡河的铁骑或是闯阵的戈矛呢?
应该说,李清照的去国之痛,比这陆游与辛弃疾更为惨烈。她毕竟是在北宋首都汴梁城中长大,在锦幄绣闺的辇毂之下,她见惯了夜夜笙歌的龙袖骄民的生活。渡淮之后,杭州的醉生梦死更胜于汴州,达贵官人们“饱暖思淫欲”,贫穷百姓“饥寒起盗心”,两相比较,李清照怎能不沉入绝望。
南渡第二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病死。此后,国破家残的孤苦,一直伴随着这位聪颖异常的女词人,直至老死。自1127年离开青州南下杭州算起,李清照在南方生活不下30年,这段岁月不算短暂,但她却只留下15首词。尽管她创作上一贯惜墨如金,这15首词,也显得太少。即便这样,这么少的词作中,仍充满了断肠人的凄苦。除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道出了“怎一个愁字了得”之外,余下尚有: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