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不粘锅(2 / 2)
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又问询了洪承畴等,范文程等汉人大臣的意见之后,顺治最终还是决定从福建泉州调兵回防江南。
毕竟,比起江南,浙江两省,漳泉二府根本不值一提。无论最终“清郑议和”的结果如何,集中近万满汉八旗,上万精锐绿营在泉州对于全局而言,都是极其糟糕的部署。
好在,不久之后,顺治就收到了陈泰的喜报,郑成功已经答应和谈了,只是要一些时间处理好内部有非议的将领。而郑家内部,也已经打通,若是郑成功最后拒不受抚,内外夹击之下,也能使其元气大伤,无法大举进军泉兴等地。
而江南的局势在崇明兴复之后,也已经趋于稳定,但顺治除了让陈泰调回江南提督张天禄以外,还从河南调了一千余绿营进驻吴松等地。
张名振和陈六御一开始乘胜袭扰确实效果显著,但随着清军完善了部署,几次袭扰失败之后,为了避免重大损失,只能退守崇明城。
与此同时,陈六御还将那一千多名绿营兵俘虏送到了舟山采石,再将这些石料运回崇明加固城池,从岸上缴获的十几墩江防大炮也部署在了城墙上,颇有要将其修筑成另一个中左所的意思。
崇明城内缴获的大量粮草和军饷足以让这支明军水师撑到第二年夏粮收割,而崇明岛上有七万多亩肥沃的熟田,再加上舟山诸岛上田地,夏能收稻麦,秋则有豆料,足够大军的粮草补给。
郑鸿逵眼中发光,摸了好几次才舍得将顺治皇帝敕封的“宁海侯”大印放下,又小心翼翼装好后,才抬头看向了站在一旁的施琅,一副小人得意的嘴脸幽幽道:
“你们不要信大森的话,张名振就是他支援的,那两艘大熕船,还有那两门近三千斤的火炮,都是新造新买的,为的就是让你们分兵不得。
别看东山大战他胜了,但也是损失惨重,如今兵马虽多,但精锐不足。大森的算盘打得好啊,若是议和失败,陈泰集中兵力攻打漳州,他就领着大军退回海澄固守,然后让张名振攻打江南,让你们首尾不得相顾。”
“不愧是郑成功,此计果然精妙,如今便是朝廷知道了,也根本破不了。”施琅虽然痛恨郑成功,但心中对这个年纪轻轻就手段不凡的前领导也十分佩服。
“侯爷,郑军的部署,还有各营各镇的主将兵力,兵甲装备情况你应该都能弄到吧,陈泰将军已经等急了!”
施琅通过郑鸿逵这条线得到了陈泰和顺治的重视,在清军汉将中的地位更是今非昔比,因此对面前的这个郑氏元老十分客气,他此时正想再接再厉,以取得更多成果。
“大森你还不清楚吗?”郑鸿逵摇了摇头,苦笑道:“军队的部署,各营各镇的情况,老夫也很难摸清楚全貌,甚至洪旭,冯澄世这些人都不知道。
不过,如今苏茂和周全斌都得到了重用,周全斌据说要被调到了戎旗镇,还有一个虎卫镇,据说是全军披重甲,专门用来克骑兵的。”
“虎卫镇?”施琅顿了顿,这条军情虽然模糊,但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重大意义,“虎卫镇的具体情况,侯爷务必弄清楚,这或许是将来朝廷大军破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