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意在万世(2 / 6)
在返回涿县之前,刘备曾认真地向李基交底:只要刘焉愿意放过五万余黄巾众,无论是战功,还是缴获的钱粮都全部可以交出去。
李基深知谈判的双方,谁先暴露底线,谁就会处于绝对的下风与不利。
因此,李基甚至没有谈及过五万余黄巾众的处置问题,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浮于表面的军功与利益之上,直至代表刘备与刘焉结成了政治同盟后。
李基这才随口提了一句,让刘焉在上呈战功奏疏之时,宜写为剿灭黄巾贼一万余,救出被掳掠百姓五万余,以显太守大人之仁义。
对此,刘焉自无不可,甚至为之大喜,认为这是刘备自愿牺牲大部分军功以换取刘焉的仁义之名,继而进一步获取天子与朝廷的信任。
至于为什么是书写一万余,自然是随意多收集些尸体都能凑够一万余的首级,并且仅仅数千之量,未免也显得有些不足。
而李基也很清楚刘焉明面上是下去准备奏疏,但绝对是偷偷派遣部下前往大兴山确认状况,以免蒙了骗。
不过,这本就是应有之义。
所以,李基才不急不缓地与关羽一边观赏着后院景色,一边则是在思索着另一個有些拿捏不住的问题。
那刘焉邀请自己为郡丞,此乃欲将自己当做人质留于涿县?还是当真出于招揽之心?
不过,在李基婉言拒绝之后,刘焉并没有太过于强硬的意思,这倒是让李基感觉刘焉这一次似乎当真是极度看重自己了。
只是,或许此刻李基投靠刘焉的话,从单纯的享受安逸主义来看,无疑是绝佳的选择。
刘备被改变后的开局可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美妙,但刘焉无疑也比原轨迹强得多。
在李基的记忆中,刘焉乃是在黄巾之乱结束后的第三年才提出“州牧之策”,然后自请最为偏僻的交州牧。
直至机缘巧合之下,原益州刺史郤俭被人向朝廷举报大事聚敛、贪婪成风,朝廷才将刘焉改为益州牧,前往益州整饬吏治。
而如今李基的谋划顺利的话,刘焉很可能明年即能成为一州之牧,比原轨迹要提前不少。
然而,李基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无他,刘备如今对于李基的赏识抬爱是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借由刘备的身份,区区一黑户的李基甚至没有与刘焉说话的资格,又哪里有机会获得刘焉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