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制定标准与技术扩散(1 / 6)
大汉七年八月十日,长安城,轨道马车厂场。
徐凡参观马车的生产线。长安轨道马车厂房极大,比大汉最大的宫殿都要大,看上去有点像希望国电影那样的蒸汽朋克,当然在技术上还是远远不如的,但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了。
总大匠刘杰激动说道:“按照陛下的要求,我等辛苦一年,已经可以把所有零件的公差缩小到一分的差距。已经做到了相同格式的零件可以互通。”
徐凡拿起一个后世传的神乎其技的穿越神器游标卡尺,对着一个马车上承轴的零件量着尺度,发现基本上都在一个刻度上,虽然比不上后世的精细,但以现在大汉的技术,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而后他又实现了其他几個零件公差,基本上都在一分以内,可以说是极其标准的零件了。
徐凡看到有的消瘦的刘杰道:“你真的辛苦了。朕只是动动嘴,你们却是跑断腿呀,”
徐凡在后世工厂里打了两年螺丝,只可惜只是一个做热处理的底层工人,汗水了流了上百斤,但却没学到一点技术含量的东西。
所以他也只能大而化之的吩咐下面人,做什么零件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再说细致一点的东西,那徐凡只能是抱歉了,他是一点都不记得了。
实际上的工作,他只能交给刘杰这些大汉本土的顶级工匠来完成。即便大秦已经有比较原始的零件标准体系,但你那也只是能通换一些简单的武器零件。
但公差限定在一分以内,即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零件,也会变得异常难以制造。
刘杰迟疑道:“陛下,您集结了天下在好的工匠,才勉强有现在的马车厂,其他作坊根本不具备这种条件,我等于又如何把这套标准推出去?”
徐凡花这么大的代价,弄出这家车马工厂,可不是只是为了赚点利润,而是想通过这家工厂,把标准化的零件扩散在整个大汉的天下。
《大汉月报》刊登了招加盟商的广告,只要按照他们的标准制造出合格的零件。长安马车场就以两倍市场价格收购,而且数量都是上万以上,轰动整个关中。
大汉七年八月十五日。
徐凡笑道:“人都是一步步逼出来的,当初谁能想到我等能制造出几百个标准零件,让上万个同规格的零件,做的几乎一模一样。”
鲁甲拿着《大汉月报》跑进自己的作坊,找到大匠贾逸指着上面车轮的数据问道:“我们能不能制造这种车轮?”
徐凡道:“你要把车马厂当成是总包厂,制造一辆马车的几百个零件全部外包出去,外面的工厂只需要制造一个零件一个标准,你们还派遣自己的大匠,帮助他们建立标准化体系,这样难道就下降了。”
“死掉一批落后的马车厂,这市场不就出来了。”徐凡淡然说道。
而且这个时代可不讲什么分工合作,不是小农经济体系当中的那种自给自足模式。
半柱香就相当于后世半个时辰,长安马车厂两班倒,每日生产8个时辰,也就是说,一条生产线每日可以生产32辆马车,一个月差不多能生产1000辆载重马车,一年差不多能生产上万辆载重马车。
他本就是要把这些作坊逼进标准化的这套体系来,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这是天下的大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