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砸饭碗1957怪事多(2 / 5)
于是,这二位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随遇而安不甘心,冷冷一哼,“党什么时候和人民对立起来了?哼,这个标题就不错,回去写去。
”
要说徐老师,那是真有文采的,又憋了一肚子气,两个小时就搞定了一篇两千五百字的杂文一这已经远远出了报社对他的更新要求。
拿着稿子,他自己找到了主编的办公室。两人关系很熟了,倒也是有什么说什么,结果主编一看他的稿子,苦笑着摇头,“这个东西,实在不合适
“署名是我,反正我这张臭嘴脑…江人了。”徐老师也货得众稿子能不能不好说,丹甲的。于是就试图做通这个工作,“出什么责任,让他们找我来。”
他可是不怕对方找上门,陈太忠能把刘晓莉捞出来,自然也能护得他周全,有这么个,机会,他当然要写得犀利一点。
“你的取证,有问题,而且人物也还都是实名,”这个必须改”主编说起这些,那是一套一套的,“这样吧,《天南商报》要是能登了,你这篇稿子才能上”我这也是为你好,到时候追究起责任来,你可以说是看了商报的新闻。”
杂文评论的取证确实是这样的,你必须得有可靠的消息来源,尤其是随遇而安一向笔锋犀利,那么,他既做采访者又做评论者,就有点、过分了。
是的,容忍这样的杂文上报纸,报社本身都要担负一定的责任,这也是媒体中的潜规则。你自己掘一点新闻中规中矩地评论没问题,要是想对一些敏感事件大肆褒贬,那么先要有翔实的事件报导,你才能哇啦哇啦地说话。大部分的媒体,对相关红线特别敏感,没有人规定必须这么做,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么做才能将风险最小化。
你既负责取证又负责抨击,那权力也太大了一点,一个人就能引导舆论走向了我说,你真当自己是中视《热点访谈》的吗?
随遇而安被他这么一说,也没辙了,徐老师还以不事权贵而自矜,自是不好说拿陈太忠说话一其实他写些有偿杂文,主编也是清楚的,大家老朋友,谁不知道谁啊?
刘晓莉也写了报道了,她是正经的报导,说是有这么个事情,浓墨重彩都在湘香身上,意思是说这么好的人,怎么就得了这样的一个判决呢?而且,她对法院宣判的依据,表示出了质疑本本分分的一篇稿子。
可是就这么一篇稿子,搞得老总又亲自登门了,“我说小刘,这稿子延后,你看怎么样?”
“我想现在”刘晓荷坚持,其实,她也知道老板的为难之处。涉及公检法司的稿子,一般都是特别敏感的,整个报社,也只有她署名的稿子,才有可能上报。
就算别人挖掘了素材回来,都要跟她共同署名,否则的话,老板就不可能批,更别说大家也都知道刘记者身后有人,现在名头又大,对大家来说,能跟刘姐共同署名,都是非常荣幸的事儿。
什么叫名人的影响力?这就走了,刘晓荷为此是受了大罪的,能走到眼下这一步总算还值,当然,她也懂得饮水思源,又知道保护自己的资源,所以对陈太忠的要求,一般都会满足。
就算眼下这种大气候。她也打算跟老板好好地谈一谈,“我知道,马上要五十年大庆了,但是这篇报道对我来说很垂要,能通融一下吗?”
“你都知道要大庆了,还耍我怎么说啊?”老板急得都快哭了。报道本身就够敏感了,你偏偏还捡这么个时候,“你知道我最近开了多少会?接了多少通知吗?这样吧,过了国庆。行不行?我给你排到头版上去。”
“过了国庆,估计就不赶趟儿了”刘晓荷叹口气,她知道陈太忠现在基本就在国外飘着呢,这事眼下办不了的话,将来就难免再生出波折来。“这是一个对我很重要的人安排的,出了问题的话,我会负责的。”
出了问题你负责?你有人罩着可能没事。但是我的报纸有问题了啊。老板苦着脸犹豫半天,“那”你也得改一改再,想一想两年前《青年都市》被封半年的原因,那只是没有跟着大家同一篇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