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常识判断 以破窗效应作为申论大作文的……(2 / 15)
秦朝。
扶苏的心头有一种微妙的猜测,有关于服丧的——从天幕的口吻可以看出,后世的人大部分,都不太熟悉子贡结庐这个词。
这就好比胸无大志者不熟“问鼎中原”,煮鹤焚琴者不熟“高山流水”。[2]
不熟的原因,要么,是儒学已非显学。
后世之人学习的,是天幕在小板子上给出的那一套小初高的体系,扶苏默默地学了不少,自然也就多少体会到了些两种授业方式中的核心差异。
若是如此,后世之人不熟子贡、不知子贡结庐的事情,倒也还算正常。
但假如是另一方面,后世在服丧等大礼上,并不如现在了呢?
扶苏并不觉得是后世不重孝悌,他看的出来,天幕知道乌鸦反哺,亦推崇孝和尊老敬老,但同时又矛盾地不知子贡结庐,不会为他们的老师服丧、守墓。
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一切理解为,后世已不重死后的孝了呢?
扶苏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落后”。
北宋。
杨时看着天幕,不由得长长地叹了口气。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正如天幕所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提起了,但是令杨时觉得困惑的是,在雪中等候恩师的,并非只有他一人。
可不论是上一次的天幕和弹幕,以及这一次,都没有提及与他一道的游酢。
曾为同窗,杨时分外清楚游酢的才识和能力,他曾任太学博士及监察御史,亦有著书立说,怎么都不会是无名之辈。
也正是因为如此,杨时的心中有些沉重。
结合眼下的年月,与天幕一直提到的南渡已然极为接近,杨时心中忧虑,莫不是游酢在这之中,同那安史之乱中的王维一般,被逼无奈做了什么,以至于被朝廷给“秋后算账”了?[3]
若当真是如此……
杨时怅然地对天长叹,只盼,有了天幕的帮助后,大宋能免遭覆辙吧。
【C项,孔融让梨,老面孔了,讲的是尊老爱幼和谦让的品德。
六子尽赤就是很新的新面孔了,主播第一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