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技术 连珠火铳。(2 / 4)
不过虽然玄烨有此猜测,却也必须要防备噶尔丹反其道而行之,趁着朝廷心态松懈,偷袭北境。
玄烨对着沙盘沉思:“所以当务之急,一是要调整部署,加强边境守备,二来,漠北和漠南的稳定仍是重中之重。”
所以会盟一事必须要形成惯例,唯有圣驾亲临,巡视漠北诸部,才能更好地稳定喀尔喀蒙古的上层。
至于漠南,玄烨将漠南的部族分为了左中右三路,总共编为三十七旗,并设立了驿站,以此沟通朝廷与漠北地区的联络。
玄烨对着书案上的沙盘和舆图思量:“蒙古各部不乏骁勇善战的人才,朕想着或许可以挑些年轻人组成火器营,专门训练各旗使用火铳和火炮……”
“对了,提起火器,之前朕和你说过的那个戴梓你还记得吗?”他一边低头翻找桌上的折子,一边问沈菡:“你前几年还夸过他来着。”
戴梓?
沈菡回忆了一下:“记得,是不是发明了子母炮那个火器专家?”
——沈菡前几年和玄烨一起北巡,见到了朝廷自己铸造的轻型火炮,心里又震惊又疑惑,不明白既然有这种技术,为什么清朝后来会落到那种地步。
后来有一天玄烨很高兴地跟沈菡说,朝廷又造出了一种新型火炮,不但威力强大,且重量相对较轻便于携带。
玄烨:“此炮可在炮弹内部装填子弹,发射之时炮弹碎裂,子弹从天而降,锐不可当,朕给取名叫子母炮。”1
沈菡当然很感兴趣,连忙问是谁做的:“是南怀仁先生吗?”
玄烨摇头:“不是,是一个叫戴梓的翰林,在火器一道上颇有才干。”
戴梓……这个名字沈菡有点儿印象,好像曾经听说过,但具体事迹不太记得了。
不过能在这种理论和条件都匮乏的条件下想出这种新火炮,这是个人才啊!
现在国内的理论可谓一片空白,能出一个本土的火器人才是多么难得,绝对不能轻视放过!
沈菡几乎是本能地帮他说好话:“这样的人才难得,以前我一直只听说南怀仁在帮着咱们造炮,原来咱们自己人也是能造的?我觉得火炮这样重要的技术,不能一味只依赖外国人,万一哪天南怀仁死了,再也没有别的传教士能帮忙改进火炮怎么办?或者万一将来有更难对付,火器技术比大清还好的敌人出现呢?所以还是应该多培养自己人,有备无患嘛!”
玄烨当时笑道:“咱们的火炮现在已经是极好的了,蒙古和沙俄那边都跟咱们没法比。”
周边的其他国家就更不行了,还处在冷兵器的时代,根本不俱威胁。
沈菡话音一噎,心里有些着急,东南亚现在当然没法比,但西方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