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从来就是贬谪(3 / 3)
杨元奇这时候道:“先生,送人送到底。都已到了这里,你让我走完这一程,对你来其实可有可无,对我来才重要。你就当我有点心思,给这段路留下一段最后的佳话。将来那些青衣士子看我不顺眼,总会记得我曾经有过这一程。”到现在,或许很多老头子看苏轼不顺眼,或许很多中生代对他也颇有微词。但越是年轻一代越是在神话这个人,官做到多大是一回事,留下的文章诗词往往让年轻一辈更具向往。
杨元奇看着苏轼:“我这是在为自己考虑。”
苏轼实在不知如何回这话,这话对吗?将门真的在乎这点名声?将门的名声更在于战场上的威名。
苏过这时候搭了腔:“父亲,算了吧。我也恰好多和杨世兄沟通交流些。”
苏轼看了看他们几个,道:“那我也不等了,干脆就加快去新州吧。”
几个茹头。
……
事情往往不会随着人想的发展。
当苏轼等一行人加快速度到英州转向去新州时候,朝廷的两个敕令追到英州。
一个敕令是贬谪苏轼的,夺去所有职官,发往惠州安置。这个贬谪就在苏轼的意料之中,新党那么多人回去,他是第一个被贬谪的高官,当时的处置有些仓促,知新州虽然地方偏僻,却还是个官职,有实务。现在这才是到底。
一个敕令却是斥责杨元奇的,内容事关祈福观,认为杨家有侵占皇家产业之嫌,要求杨元奇解释缘由。
杨元奇把敕令丢到一旁,苏轼看了道:“怎么能有怨望,你回开封就是。”
杨元奇回道:“先生搞错了,我可没什么怨对,不是让我解释缘由么?我写个奏折回去就是。再,祈福观提举是扈三娘,都没收到贬谪她的消息,那就仅仅是解释。要是杨家真的侵占皇家产业,还要我解释个啥?!再,扈三娘和李师师都在开封,她们就不能解释?!”
苏轼顿了顿。
杨元奇道:“先生,我们真要快点赶路了。”看来还是有人看他跟在苏轼旁边嫌烦了。苏轼被贬谪,还有弟子专程陪着,这是在给苏轼扬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