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贬谪之路(2 / 2)
苏轼想发怒又感觉这货想走文官体系还真是不行,这时候他真的感觉他的倒台对周边的人影响很大,要不,国子监出身也不是不校现在却是无论如何,杨元奇都还是去边境拿军功好。
苏轼怒道:“你要是闭门认真研习个几年,也不是不校”
杨元奇道:“拉倒吧,我要真被关着,别几年,几个月我都发疯。”
苏轼更怒:“修身养性,你懂不懂?!学学你岳丈结庐读书。”
杨元奇问:“老头子,你是不是现在看我很顺眼,觉得我干什么都行啊。”
苏轼无语,算了,应该是把他当最亲近的人,所以眼花了。
苏轼内里是在后悔,当杨元奇陪着他走这一遭时,他怎么都不愿自己欣赏的后辈官路只到这里,他太希望自己能多拉这个子一把,现在却再也办不到什么了。
杨元奇看出苏轼的悲切,道:“老头子,不是只有金榜题名这条路的。”
苏轼叹息:“终归这才是最值当的一条路。”如果现在可以如当年杨元奇那句玩笑话,操作一下看能不能作点动作弄个进士来,苏轼觉得自己真的可能会暗中助他,苏轼从来不是一个道德楷模,他其实很护犊子。
杨元奇道:“老头子,你这就着相了,个人有个饶缘法。就我这个品行要真是去考进士,我觉得最后我会被士子弹劾到死,还是从头到脚的那种。我这个性子实在玩不来那么有德行的东西。”
苏轼转念释然,士子集团是非常重视道德之类的,哪怕装裱你也得用心弄好。杨元奇的确不合适,这和才华都没关系,一个喜欢“坑蒙拐骗”的人真要入清流,会被太多人排斥出去,那才是没了立身之基。反之,一个武将粗胚干什么“坏事”都没太多人在意,他要干点正经道德的事,还大家都夸他。作坏人不好,做一个偶尔干点好事的坏人,大家的容忍度往往高的不是一点点。
苏轼:“只是你走战场,终归不能……唉,想想当年狄青……算了。”苏轼刚才有这个想法是觉得杨元奇还是有治政能力的,走武职哪怕顶端也不过是荣华富贵盛极一时,与士子梦想的治世安民终究有些差距。
杨元奇道:“老头子,我从来想的就是自己和身边的人能享尽这人间繁华。你可别把士子那套往我身上套。”
苏轼叹息:“我看你对治政毕竟有着自己的理解,一下忘记这茬,也是,朝堂这趟浑水踩进去,人就变得难以纯粹。”
杨元奇想了想又问:“你我能不能把户籍想办法迁到这里来。”
苏轼怒道:“滚!”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