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黄土地(3 / 4)
唐月雯手伸到了姜玉楼的手掌上。
看着女孩坚定的目光,姜玉楼妥协了。
姜玉楼松开手,无奈道:“唉,行吧。屋里光线太差了,你把灯打开吧。”
“这还差不多。”女孩嘴角含笑。
唐月雯打开灯,坐在桌前,拿起了手稿。
手稿上的字依旧是钢笔楷书,工整、干净,赏心悦目。
她能看出来,姜玉楼的字越写越好了。
说不定以后能当钢笔字书法家?
奇怪的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甩掉了。
稿纸已经很厚了,她翻了翻,差不多有十来张纸,每张纸正反两面写得满满当当,差不多写了有七八千字左右了吧。
就让我看看你写作的功力到底有没有进步吧!
于是,唐月雯翻开了手稿的第一页。
“在生活中,顾青自信他的感情并不十分脆弱。他曾几天几夜,在战壕里听见过敌人炮火的狂轰滥炸,也曾经在不可测的深夜,漂行在海洋上,经历过八级大风暴的袭击。在这些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关头,顾青的感情上还没有发生过不能抑制的波动。
但不知为什么,顾青却特别害怕听见发生在群山深谷经久不息的回声,那回声在虚渺的空中回荡,会引起顾青一种刺激性的痛苦,叫他难以忍受。这种不能自抑的感情变化,别人是很不容易理解的。
这,大概跟顾青下面的一段经历有关。
1942年,大约是38年之前,顾青才22岁,那时,他在延安老根据地,因为工作关系,到离延安六七十里的宜川县采录信天游民歌‘兰花花’……”
看着看着女孩儿就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是一个发生在很多年前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时期的黄土高原,农村穷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做主定下娃娃亲,她无法摆脱厄运,只得借助“信天游“的歌声,抒发内心的痛苦。
陕地,来自我军文艺工作者的顾青,为采集民歌来到翠巧家;通过一段时间生活、劳动,翠巧一家把这位“公家人“当作自家人。
顾青讲述根据地妇女婚姻自主的情况,翠巧听后,迫切地想要离开这里;爹爹善良,可又愚昧,他要翠巧在四月里完婚,翠巧央求顾青带她去根据地,可是顾青还有任务在,两人约定三四天后回来再商量怎么带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