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营建(1 / 3)
江晓和杨广边走边聊,慢慢又踱步到了一处“工地”。
魏征和萧瑀在坞堡周边选了七处地方,正大肆营建。
这七处地方可有讲究,乃是魏征发挥“堪舆”专长,以斗星之数、之形辟之的。
说来也巧,坞堡通往晋阳的主路弯弯曲曲,还正好容许魏征搞“封建迷信”。
坞堡自然据“紫微星”位,“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沿山谷延伸,充当“帝星”的护卫,用魏征的话来说就是“应天”。
应天不应天的江晓不懂,也不管,不过这样一来倒确是可以将坞堡的防御纵深大大拉长,所以也就由得魏征。
而且不由也不行呀,魏征和萧瑀两个现在出双入对,喷人都是双份,基本都是一人喷完,另一人再来个加餐。江晓可不想和他们抬杠,两个人引经据典的,谁也惹不起。
不过骂归骂,但两人从来不无故开喷,被骂的人也都心服口服,所以二人的威信反倒与日俱增。
这七处地方营建的是坞堡外围的据点。
没办法了,坞堡内实在放不下了,只能把一部分士卒移到堡外,既算居住之地,也算防御之所,萧瑀称之为“村塞”,塞是要塞的塞。
按他和魏征的设想,以后坞堡周围的“村塞”会越来越多,不但聚集人口,更会让坞堡和这些“村塞”构成一个可以相互呼应、互为支援的防御体系。
嗯,理想很丰满,现实嘛……也确实可行。但前提是,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
“预制板”在老秦和一帮工匠的反复试验下,终于成功造了出来,两层的屋舍已经开始大规模建造。
甚至,老秦他们还举一反三,利用相同的原理造出了水泥“梁”、“椽”等其它预制件。
西方古代建筑规模宏大,善于用“石”,多借助材料本身的“重力”进行稳固,而华夏古代喜用木,靠的是精巧的构思屹立千年。
在动脑子这一点上,江晓永远可以相信华夏古人的智慧,他甚至觉得要不了多久,老秦他们就能把框架剪力结构的房子给造出来。
那时,别说二层,四、五层的楼都可能盖起来。
但还是那句话,像这种建筑方式,对铁的需求实在太大了。坞堡现在还是只能在土中取铁,根本难以支撑这种建造需求。